两年前马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很多人以为这是他一贯的虚张声势。但随着余额宝、百度百发、微信支付相继“引爆”,对一直以来壁垒森严的银行而言,阿里、百度、腾讯这些“门口的野蛮人”已经成功撬开了一道缺口。改变已经开始。
□尤歆飞
刚刚过去的马年新春,最热闹的事不是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而是异军突起的“微信红包”。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的小红包,在相互讨要、分发的欢乐中拉近了人际距离,为传统的“发红包”注入了社交网络的新时尚。从除夕到初八,超过800万用户参与抢红包活动,约有4000万个红包被领取,更有一首小词《沁园春·红包》在网上流传:“望群内群外,人人兴奋,两眼放光,魂牵梦绕。手机之外,一片萧条,线下活动,统统推掉……”
微信红包的火爆,只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小小缩影。从去年的余额宝、百度百发、到随后的网易理财和微信理财;从支付宝手机客户端的一再升级,到微信支付的推出;网络借贷平台从500多家飞涨到800多家;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推出网络保险、网络信贷产品……从星火燎原的2013年来到了波澜壮阔的2014年,互联网巨头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引领着一场金融革命。无论前途是康庄大道还是荆棘密布,这场变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也将不再回头。
互联网元素“引爆”市场
两年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这句话并没有被许多金融机构放在眼里,他们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然而走到今天,他们也许笑不出来了,余额宝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吸收存款超过1000亿元,平均每天吸金6.6亿元。而百度、腾讯、网易等互联网企业们,也在用它们独具吸引力的收益率抢夺着用户。年化收益率5%、6%、6%外加5%的现金补贴,他们甚至不惜自掏腰包以抢夺市场。相对而言,原先稳坐泰山的银行却面临着存款流失的尴尬。有媒体报道称,仅仅今年1月份,四大行存款就流失7000亿元。一名在大型国有银行工作的员工透露,原本稳坐办公室,坐等储户上门的客户经理们为了完成指标,不得不放低身段,到大街上和互联网企业们一样吆喝叫卖,招徕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理财产品进一步发挥了商品属性,让老百姓有了充分的选择权。”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闫彦明这样认为。你追我赶的年化收益率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营销方式,针对品牌、收益率和安全性的评估,普通市民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某一款产品,这和前些年电商大战的模式颇为相似,只不过原有的家电、数码,变成了今天的理财产品。
马云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作为一个外行者,对金融的好奇不是因为它能挣多少钱,而是它可以让很多人挣钱,让很多人发生变化。金融是为外行人服务的,不是自己圈里自娱自乐。而互联网理财产品的低门槛、便捷操作、收益可见,恰恰符合普通市民的需求。无论是拥有几十万上百万资产的大户,还是只有几万几千闲钱的散户,只需在网上轻轻一点,就能看到钱生钱的整个过程。市民孙女士是个金融门外汉,过去听别人介绍买了个基金,没想到到期之后不仅没有盈利,还折了不少本钱;现在她选用了一款互联网理财产品,每天乐呵呵地看着财富增长,一旦该网站年化收益率下降了,马上把钱取出来,再换别家。
相对而言,传统银行受到政策和体制的约束,会有种种限制。闫彦明打了个比方说,国家定的存款利率,银行不能轻易调整;一些标准化的交易方式,不能随意变更,这些都会影响到银行的活力。
政策真空造就肥沃土壤
和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条条框框相比,互联网金融所处的环境可谓“一马平川”。尽管去年百度某理财产品因为违规宣传收益率被叫停,但这只是“隔靴搔痒”;相反,政府方面明里暗里处处为互联网金融开“绿灯”。
“比方说,目前腾讯还没有从事基金业务的资质,不能独立提供金融服务,只能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但是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严格的金融准入体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在与时俱进发生着变化。”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指出,时至今日,腾讯在去年申请民营银行一事,也为今日的发展埋下伏笔。一旦民营银行获批,腾讯在金融领域的资源将进一步强化,未来或许可以放手开展移动金融业务。
同时,阿里巴巴也通过成立小贷公司、控股天弘基金、推动信用支付和保险理财平台等方式,快速延伸着自己的金融链条。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认为:“阿里巴巴的支付宝和余额宝,已经拥有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和理财等功能,尽管目前体量似乎还不大,对传统金融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冲击。但是以这样迅猛的发展速度,如果在新一年里继续培养用户习惯,不断扩大规模、提升服务,在未来两三年中将对传统金融带来极大威胁。身为‘影子银行’,也有‘篡权谋位’,让传统金融机构边缘化的可能。”
打破传统金融的垄断
对于管制森严、改革滞后的中国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通过互联网金融这种“门口的野蛮人”的介入,打破中国金融的垄断。
尽管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但中国金融业的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现实,使得“金融”在中国成为一种“高贵”的资源。资金大量沉淀在体制内,包括央行、政策性银行和各大央企及国有金融机构,其内部的考核与风控机制决定了其资金的低效。金融垄断一方面导致垄断暴利,另一方面削弱了中国金融业的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观察者、网贷之家CEO徐红伟对笔者表示,对于许多平民百姓而言,金融、理财是一个“疏远”的词汇,感觉上像是那些“高富帅”自娱自乐、牟取利益的名词,而普通百姓只是陪着“打酱油”,被动地接受各种游戏法则。而互联网金融则给出了一个全民理财的方向。“无论阿里巴巴、腾讯的模式是否会成功,但已经在传统金融壁垒中破出一个缺口,传统金融的闭塞时代回不去了,传统金融机构也必须用互联网思维快速改变自己,否则就会沦为这个时代濒临灭绝的恐龙。”徐红伟说。
事实上,在互联网企业快速杀入金融业之后,中国的银行也加快了自身改革的步伐。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都向着互联网金融推出了自己的产品和举措,并且将互联网金融视为未来发展的大战略。无论是招商银行的马蔚华,还是平安的马明哲都认为,传统银行最大的敌人不是其他银行,而是阿里巴巴、腾讯等网络企业。“二马”所言,看到了未来金融业的最终归宿,在移动互联网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完成从传统金融到互联网金融的嬗变。
某大型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张先生认为,传统银行除了要学习互联网企业的业务结构和营销模式外,更重要的是学习怎么提升用户体验。“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功能不断增加、‘送红包’等关键节点的营销活动总是深入人心、操作流程不断进行优化,他们不断改善客户服务是一种自发的、积极的市场行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用户的感知度和满意度。”
改变正在进行未来路还很长
70多岁的王阿婆是个普普通通的上海市民,每个月发退休金时,她都会准时揣上存折,到银行领个号排个队,在柜台取钱。等到钱攒得差不多时,再一并存个定期。当她听说钱可以存在网上且利息远高于银行利率,吃惊地张大了嘴巴:“万一这‘网’没有了,那可怎么办?岂不是把钱白白送给对方?”
在互联网金融兴起之前,这种说法反映了许多人的心态。我们的金融理财,正从“有形”走向“无形”。传统的银行存款、基金产品尽管也表现为一个个数字,但至少有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存折或协议文本——而在互联网上,一切将变成一张电子证明,甚至连证明也没有。
这正是发展迅速的互联网金融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安全性。去年,余额宝曾发生多起资金被盗事件;今年,在“微信红包”活动的带动下,不少网友将账号、密码和绑定的手机信息上传到了陌生的服务器上。和具有完善保障的传统金融体系不同,缺少法律、法规的互联网金融领域内,人们把钱投向某个网站中,更多地是出于对其的信任。支付宝、理财通的全额赔付承诺也许能给人们一颗定心丸,但是那些小网站呢?传统银行拥有一套长期发展建立起来的风险防控体系,而互联网金融还属于新兴业态,相关风险防控体系还不完善,又因其虚拟化特征,给监管带来很大挑战。
互联网金融光靠新颖还不能吸引人,关键是要保证安全,让人们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加强安全监管,带给用户好的体验。同时,仅仅依靠自律是不够的,律师界人士建议,需要尽快填补互联网金融的法律空白,让互联网金融走向法治化的发展轨道。
其次,那些令人惊喜的高收益率能否持久?伴随着人们逐利的心理,互联网金融产品热闹非凡,但互联网只是一种渠道,其本质和传统的基金产品大同小异。如何实现这么高的收益?一位在银行从业多年的工作人员对笔者表示:一种方式是互联网企业砸钱赚吆喝,这种赔本买卖必将不会长久;另一种是将投资者的资金投向房地产、股票等高风险领域,但这样做有很大隐患。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普通老百姓。
新的一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许还将马不停蹄,但一定要谨防“马失前蹄”。有多少人真正想做好互联网金融,又有多少人只是想在当中“浑水摸鱼”?当下,最先要解决的是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大浪淘沙之后,整个行业将会面临洗牌,重新构建起一套格局和生态链,希望这样的过程越快越好。让互联网金融快速走上健康的轨道,意味着社会能少付出一些纠偏的成本。
面对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各国监管部门都感到难以把握其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都在通过“补课”来完善法律和监管机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教授杨涛指出,“对于这样的新事物,既不能安于‘野蛮生长’的市场状况,也不应该由政府简单行政干预或实施‘父爱主义’式的产业促进。重要的是,要跳出原有纯粹基于金融或技术的单一分析视角,从信息与金融学科融合的角度,努力构建起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体系和政策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