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近日启动了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这一举措为国内外的贸易商和消费者带来便利,更多金融细则也将在两会前陆续出台。有关专家认为,这些举措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更多新领域。
上海自贸区日前启动了支付机构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试点,包括中国银联在内的5家支付机构和银行、商户签约,为国内外的商家带来极大便利。按照传统的方式,跨境贸易支付审批至少耗费一周时间,贸易商还需要提前取得贸易资格,并在银行开具信用证、提供保证金。中国银行金融部总经理程军说,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开通后则免去了这些麻烦,这也说明了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度在提高。“现在在上海自贸区启动可以不只是用外汇,使得中国境内个人、企业可在网上跟国外做交易。以前都是用美元、欧元,现在可以直接用人民币去做。这个意义很大,方便了企业和个人这些境内居民的对外交往,特别是很多喜欢在网上海淘的年轻人,免去了货币兑换风险和成本。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人民币在海外的接受程度越来越广。”
如程军所说,以国内流行的海淘为例,从商品标价、支付到结算全部都使用人民币,这让热衷在国外网站购物的海淘用户们十分感兴趣:“我个人觉得如果海外商品能够有一个明码标价的人民币价格的话,首先我肯定省去了还要换算成汇率的(不确定因素),其次听说还要免除境外跨境支付手续费,对于我来说肯定是省钱了!”
在境外客户贸易和投资中,人民币也受到了更多关注和欢迎。中国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创下228点的新高。中国银行行长陈四清说,“2013年跨境人民币指数以靓丽的表现收官,这实际上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缩影,越来越多的海外客户接受人民币作为投资的货币。2013年中国银行对全球近3000家企业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超过7成企业认同未来人民币作为国际化货币的重要地位。61%的客户打算在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或者提升人民币使用比例。客户的意向保持积极的原因是与中国经贸往来的不断深化有关系的。”
2013年,我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我国在全球货物贸易中的占比持续上升,人民币在贸易结算中发挥的作用将更大,但也会面临更大挑战。“根据有些机构的推算,去年年底,人民币结算贸易量已经占到整个中国贸易量的近20%,已经达到4.6万亿。今年人民币贸易结算量很有可能接近6万亿,会占到我国整个贸易总量的22%。有人推测五年之内人民币结算贸易结算量会占到50%。这为跨境支付提出重大挑战,也就是说支付的有效性、高效率、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
其实,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只是上海自贸区“金融30条”中第一个真正落地的政策,据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介绍,在全国“两会”开幕前的半个月里,包括外汇综合改革、利率市场化等方面的一系列实施细则会密集公布,市场认为是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将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领域。
不过,目前人民币国际使用中还存在几大制约因素,比如在资本项下不能完全可兑换、投资品比较单一等,仍会是人民币国际进程的障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国际投资者、国际(货币)使用者希望人民币能够进入国际市场为他们使用,有些方面我们还要做进一步工作来满足他们的要求。这样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说人民币能够走向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