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浙江温岭鞋业整治追踪:“猛药”能否治“顽疾”?

2014年02月21日 22:22    来源: 新华网     王俊禄

  年初一场大火,16人殒命。浙江温岭“1·14”鞋厂大火带来的教训是惨痛的,当地拿出决心对制鞋行业进行了整治,关停4559家无证企业和消防安全隐患场所,拆除大量违法违章建筑,并依法处置了一批企业主。21日,记者从温岭市相关部门获悉,整治行动开展一个月时间后,对照关停后的复工标准,温岭已有696家企业完成整改可以开工,335家已经恢复了生产。

  整治带来阵痛,两方似乎都有苦衷:政府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依法关停不合格企业、拆除违章建筑无可厚非;而被关停的鞋企则抱怨,政府断了他们的生计,却没为他们明天“兜底”。无法回避的是,“浴火”之后的这个传统的“中国鞋乡”,正面临着对未来之路的艰难抉择。

  大整治之痛

  2月17日,温岭横峰街道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在往年,此时正是鞋企忙着招人、开工的时节,但今年不同,大批企业因消防安全不合格或无证经营、存在违章建筑而被关停。

  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整治行动,也令当地一些小型鞋企和外来务工者感到不满。17日上午开始,数百名企业主和务工人员在横峰街道办事处门前聚集,主要诉求包括:要求复工;拆违后企业无处生产,要求政府划出场地;一些违章建筑被拆,租户要求退还租金等。当日温岭市政府领导与群众进行了对话,表示整改合格的可以复工。人群于当日傍晚散去。

  政府的意图是通过关停彻底消除安全隐患,促进鞋业转型升级。据温岭市领导透露,截至春节前,温岭已经关停鞋企4559家,关停出租私房3805家,行政拘留48人,传唤184人,拆除违法违章及消防安全隐患的建筑26.26万平方米。

  一位温岭市领导向记者强调,前述被拘留的48人并非是因为聚集上访,而是因为春节前涉及火灾事故或消防违法等。而这些被关停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分别有消防设施不合格、无证经营、营业场所建筑违法违章等。关停不是永久关门,而是整改合格后可以重新营业。鞋业屡屡发生亡人火灾,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据记者了解,横峰街道已经要求全体干部要主动登门为企业服务,帮助排查安全隐患,逐条对比复工条件,达到条件的马上复工。对隐患不大的企业,则允许边整改边复工。

  火灾发生后,温岭提出只有“大力拆违”和“转型升级”才是温岭制鞋产业的治本之策。据了解,目前针对鞋企的消防安全整治标准已出台,对于生产经营用房、合用场所、居住出租房三类消防安全整治标准都作了明确说明。

  温岭市市长李斌20日接受“中国网事”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已进入招工和生产季节,温岭将严格把好企业开工复工标准。总的来说,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且整治不达标的不予开工;违法建筑不得用于生产经营;对安全隐患较小的企业,允许其边做复工准备、边加快整改。

  低小散”之困

  制鞋业是温岭的支柱产业。然而20年来,温岭鞋业一直没有摆脱“低小散”的阴影。

  记者在当地看到,很多制鞋企业都是在一幢楼内办厂,一楼堆放原材料和成品,楼上加工作业。在附近一家鞋厂打工的安徽人胡先生对记者说:“发生火灾的大东鞋业还算是中等的企业,至少还有一些防火设备,还有很多小企业情况更差,如果发生火灾后果更严重。”

  温岭市经信局党委委员赵健宁说,目前6000多家鞋企中,80%以上是小作坊,而且还有不少无证照的家庭作坊式“三合一”场所。这些作坊式鞋企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恶性竞争、品牌低端、人才短缺、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滋生环境、劳资、社会管理等一系列矛盾。

  赵健宁说,由于鞋业门槛比较低,一家一户几台机器就可以开张,导致该行业一直在“低小散”的业态中徘徊。本地的一些经营者要么已经转型做大,要么退出生产靠出租厂房或民房谋利。而大量的小作坊中,外来企业主占了多数,管理、安全等方面跟不上,有些干脆就没有证照,导致安全隐患突出。

  “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整治行动,是火灾事故的倒逼,也是推进转型升级的集中性举措。”李斌表示,目前,温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安全隐患大整治行动,这对长期租住在违法建筑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低小散”制鞋企业影响较大,对规模较大的制鞋企业基本没有影响,而且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温岭市领导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引进优质工业项目,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未来路之辩

  相比往年红火的节后开业场景,今年温岭的制鞋业陷入冷清。然而这种冷清背后,却是整治之下的暗流涌动:企业急着要复工,政府忙于促转型,外来务工者则发愁工作机会的减少。

  记者近日在城北街道东浦村看到,原本的鞋业仓库已经成为一大片废墟,几位村民仍在收拾其间的铁皮、木材等废料。废墟中偶然还能看到一些鞋帮、鞋底等原料。一路各村走过,这样的拆除现场随处可见。

  看着面前已被拆除的库房,城北街道东浦村企业主元先生神情黯然。他说,自己家经营鞋业十几年了,对这个行业很有感情,也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产业。“只要做到公平公正,政府拆违我们支持,但也希望村里的工业园尽快建起来,整治不能把产业整死。”老元说。

  在泽国牧东区块牧东村,一片1.69万平方米的鞋企聚集地已被夷为平地。村委会主任应奇志说,这些都是违章建筑,自己家的30亩厂房也在其中,而且他是带头拆除的。这个区块已被重新规划,建设4层标准厂房,企业主之间也将实行股份合作,打破原来的“低小散”模式。

  然而,“升级”必然带来门槛升高,由此带来的房租、设备等经营成本令小企业望而却步。一位赵姓企业主说,已经打算回老家重起炉灶。

  相比小企业而言,当地的不少大中型鞋企对转型升级持支持态度。不少鞋企负责人提出,要通过自动化设备等的更新,达到“机器换人”,减少人力提高产量,希望政府在这些方面能给予更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此外,除了硬件设施上需要整改外,也要重视消防知识的宣传,切实提高企业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

  用工方面,关停带来的直接影响是用工量减少。仅在火灾发生的城北街道,就有五六万人从事鞋业。“以前因为‘用工荒’,每年都要政府组织帮助鞋企招工,今年我们反过来劝大家不要盲目来。”赵健宁认为,由于大量拆违和取缔无证照企业,制鞋行业用工量将大幅减少。对大企业来说,可能员工紧缺的问题有所缓解。政府也鼓励工人到正规的大企业上班,工作更稳定,安全也更有保障。

  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正洲认为,政府的出发点是为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转型升级,但对于这些草根鞋企来说,一个小厂可能就是几家几十家人生活的全部来源。毫无疑问,这样的整治是痛苦的。作为政府,不能“一关了之”或“一拆了之”,要在整治的同时帮这些企业想好出路,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设计路径。

  目前,按照温岭市已出台的关停企业开工复工标准,各镇(街道)将结合实际设定开工标准和办理流程,但所有制鞋企业均应登记为个人独资、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整治行动开展一个月时间后,对照关停后的复工标准,温岭已有696家企业完成整改可以开工,335家已经恢复了生产。


(责任编辑: 蒋诗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