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创高点的铁矿石港口库存,正在催生行业的连环风险。
行业网站的监测显示,自2014年以来,国内港口铁矿石库存量持续增长,截至3月7日,该数字已达到1.0857亿吨。
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高企的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与铁矿石贸易融资密不可分。
机构分析称,对于饱受资金压力的钢铁行业而言,自去年7月1日开始放开进口矿资质后,以进口矿为载体进行套息操作逐渐兴盛。不过,港口库存大幅增长,表明进口铁矿石的增量并没有进入到钢铁生产领域。瑞银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融资矿约占目前港口铁矿石库存的30%~40%。
当前,伴随着港口库存的持续增长,国际矿价却持续走跌,国内参与铁矿石贸易的主体,不得不面临被套的尴尬。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进入2014年以来,普氏62%铁矿石指数,已从开年的134.5美元/吨,降至3月7日的112美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在铁矿石贸易融资中,对上市不久的铁矿石期货,有部分钢企及贸易商持观望态度,在借用铁矿石融资之际,并没有进行对冲避险。对此,一位天津钢贸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铁矿石价格一旦出现大幅下挫,对铁矿石贸易商而言,资金将缩水严重。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资金缩水后,钢贸企业就会出现偿债困难,随后银行扣押抵押品并进行拍卖,而拍卖会造成铁矿石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融资矿占比超三成
在当前钢市粗钢产量下滑、价格持续低迷下,进口铁矿石的逆势增长吸引了外界诸多关注。
根据“我的钢铁网”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7日,全国41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1.0857亿吨,环比前一周增256万吨。与此同时,当周(3月3日~3月7日)疏港情况未见好转,钢厂提货速度继续放缓,北方七港一周疏港量仍处在平均线950万吨以下。
天津某钢贸企业负责人李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化解产能过剩和治理大气污染的双重压力下,企业开工率不高,导致铁矿石需求明显偏弱。
但是,主要依赖进口的铁矿石原料供应,自进入2014年以来,却持续增多。瑞银证券指出,目前港口库存攀升和当前融资矿占比升高有密切关系。
李刚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为解决资金紧张的困境,确实有不少企业或贸易商将铁矿石用来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在 “我的钢铁网”3月7日的监测中,在增加38万吨后,上周贸易矿达到3577万吨,占港口库存的32.94%。
而瑞银证券在其研报称,“目前融资矿约占港口库存的30%~40%,但其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有限。”
不过,在李刚看来,伴随着铁矿石港口库存突破亿吨并创新高的同时,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贸易风险,也渐渐随之浮出水面。
融资属性加剧行业风险
西本新干线分析称,自去年7月1日开始放开进口矿资质后,以进口矿为载体进行套息操作逐渐兴盛。
瑞银证券认为,融资矿的上升是银行缩紧钢铁生产销售各环节信贷的结果。“融资矿指钢厂或贸易商通过银行开出的信用证(通常为3~6个月),在支付15%~30%的保证金后,由银行支付货款,从而获得了一定期限的短期融资。”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看来,通过这样的操作,贸易商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得短期融资,而这种方式在行业内并不少见。
事实上,尽管银行对钢铁行业的信贷有所收紧,但是对于国际贸易的授信额度却比较开放,而且利率较低,这使得铁矿石成为继铜之后越来越受欢迎的融资品种。
西本新干线分析称,通过境外公司购买进口矿,一般一个多月可以将进口矿销售变现,将现金进行理财或其他短贷业务,获得远高于信用证贴现成本的收益。
不过,李刚及多位分析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背负着产能过剩包袱的钢铁行业加快结构调整,让铁矿石逐渐失去市场眷顾。
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一旦国内的市场矿价跌破成本价,手中握有融资矿的企业及贸易商,将难逃被套牢的现实。
形势更加严峻的是,未来一段时间,矿石的供应压力仍很大。
西本新干线相关分析认为,矿石价格在2014年震荡下行会是大概率事件,带动钢价运行中枢小步下移。
机构莫尼塔3月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贸易融资的盈利空间在0.8%左右,所以铁矿石价格继续下跌引发融资矿抛售套现的概率较高。
亚洲开发银行风控专家对外表示,一旦铁矿石价格波动,存货价值存在下跌风险,且铁矿石整个市场的贸易规模仅次于原油,对整个银行的坏账风险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