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大佬纷纷联姻银行 以后不用为资金链发愁了
上市房企中已有30多家涉足金融领域,且已达控股或大股东的水平。 摄影 李里
3月4日,华夏银行正式公告其第五大股东,在举牌方的“马甲”背后,隐现踪迹的恒大地产,再度在地产圈引起一场关于延展生存圈及业务线条的讨论。
纵观2014年房地产市场,在显著的区域分化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现象与资金流动性紧张概率的走高愈加显著。在此背景之下,《金融投资报》此前以《“107号文”收紧钱袋子 将断房企资金活水》为题进行的报道也引发了较多关注。
事实上,对于房企而言,如何谋转型,求发展正在由未雨绸缪衍变为迫在眉睫的命题。而“资金为王”的特性,也令房企与银行的联姻成为顺理成章下的必然结合。
1
现状:房企涉“银”有增无减
“盛极必衰”是国人心知肚明的道理。事实上,经过了2013年的盛宴,2014年楼市伊始的低位盘整,也似乎预示着房地产“黄金十年”正在成为过眼烟云。
在对楼市不确定性产生的隐忧之下,地产商们对于行业发展的心理预期也在发生改变。合纵连横的跨界发展中,愈来愈多的房企正在投向“金融化”的怀抱,而“银行”也以其独特优势,成功引来一众“千亿军团”或地方国企龙头为之折腰。
3月4日,华夏银行发布公告称,广州市广域实业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自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间通过上证所交易系统买入公司股份4.4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达成举牌。
虽然华夏银行并未披露举牌方的实际控制人,但早在1月24日,恒大地产就发布公告表示,其已经通过附属公司在市场上收购华夏银行股份共计4.03亿股,占华夏银行总股本的4.522%,耗资33亿元。高度的一致性令市场人士认定,恒大地产就是此次举牌方的幕后东家。而这笔近年来产业资本对银行业的最大一笔投资,也令恒大地产取代红塔烟草,成为华夏银行的第五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中,房地产金融化一直在呈现加速态势,除了恒大以外,中国泛海控股、绿地、复地、华润置地、越秀、中天城投、万科、星河、新华联等房企均已进入银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上市房企中已有30多家涉足金融领域,且不少房企对所入股银行的持股比例已达控股或大股东的水平,如越秀集团以116亿元收购香港创兴银行75%股份,而稍早之前,斥资30亿港元入股的万科,更是成为徽商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事实上,迈入2014年后,房企涉“银”步伐的有增无减,也使得这一跨界趋势愈来愈明显。
2
趋势:地产商开始金融化
近年来,房地产直接融资所占比重不断攀升,然而,在房企的资金结构中,目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仍居主导地位。随着银行对于房地产业的风险担忧加剧,开发商从银行能拿到的贷款越来越少。
据相关数据显示,去年在新增房地产贷款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占24.5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兴业证券研报也指出,从其调研的地产中介和地产开发商来看,当前实际按揭贷趋紧的情况并未改变,这也成为当前多个城市房产成交萎缩的重要原因。
正如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早前所言,“房地产说到底是金融问题。”对于频繁高价拿地的房地产企业而言,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一个必备要素,除了能够积极应对市场之变,就在于好的融资能力和资金链管理能力。
业内的普遍观点是,从房地产开发金融,到房地产商品金融化,再到房地产参与群体的金融化,是整个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动向。
在中国银证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刘伟毅看来,大型企业参股银行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融资的大趋势。他认为,房企参股银行,可以获得降低融资成本、改善资金流动性等便利,有利于拓宽房企的融资渠道,支持房企及时拿地和快速扩张房企在金融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将来地产行业可能受到的政策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3
目的:融资更便利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受制于银监会对于银行关联交易的管控,房企入股银行后可获得的融资便利很有限。“在纯房企控股银行后,企业能在房地产业务外形成多元化经营,形成另一高利润增长极。”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或道出其中“端倪”。
另一方面,银行业本身作为盈利水平较高的行业之一,房企入股银行无疑也可以谋求稳定的投资回报。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指出,在住宅开发市场增长速度放缓的预期下,地产巨头纷纷谋求多元化平衡风险,而对于大型房企而言,必须要有一个和房地产业能相匹配的方向作为新的增长点,无疑在众多领域之中,银行业增长前景稳定,赚钱能力有目共睹。目前整体银行板块估值水平为近5年以来的低点,未来能获取高额利润。
恒大地产的回应也对这一观点进行了佐证,“恒大此次增持华夏银行将加强中国房地产行业和银行业的关系及增强双方的业务发展。此外,恒大认为华夏银行财务表现强劲,收购其股份对公司是一项合理的投资。”
事实上,尽管房企涉“银”有助于提升资产的流动性,提高盈利能力。但在“双赢”之余,随着房企与银行业互相间渗透和融合,或也将彼此影响,形成更加复杂的新风险。分析人士指出,房企与银行在选择相互融通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对干扰彼此正常运营。利用房企本身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是“房银”结合中一个需要解决的命题。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