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百亿元资金从上市公司账户流向信托产品,上市公司信托捞金喜忧参半
信托这一投资渠道近年的飞速发展也吸引了大量的上市公司将自有资金投资其中以博取额外的收益。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去年来上市公司便有超过百亿元的资金投资到信托产品中,然而上市公司在信托产品中“捞金”进展可谓有喜忧两面: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信托产品赚足收益,而亦有公司在投资过程中“踩雷”本息未卜。
有人赚得“盆盆满”
有人“踩雷”业绩变脸
主业投资不明朗,大量资金在账上“睡觉”等原因催生了上市公司投资理财产品的热潮,投资信托亦不例外,据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以来便有超过百亿元资金从上市公司的账户流向了信托产品的账户。
其中,王府井是其中较为激进者。根据王府井披露的信息,从2012年11月至去年底,王府井与北京信托合作,投资了6笔信托项目,其中单一信托项目5笔,集合信托1笔。总投资金额约为23.8亿元,截止到去年底,尚有5笔项目尚未结束,在投信托项目累计投资金额为19.3亿元,作为一家百货零售企业,上述资金规模已占王府井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超过30%。
不过信托投资为王府井带来的收益不菲,2013年投资收益至少达9119.9万元,在主业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信托投资实际成为王府井利润贡献的主要推手。
然而,虽然有数量众多的上市公司“青睐”信托,但并非所有上市公司的信托投资之路是一片坦途。去年以来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投资的单一信托计划出现风险,甚至“踩雷”。
上市公司亚星锚链是其中之一。亚星锚链可以说是近年来上市公司信托理财较早的一批“吃螃蟹者”。2011年7月,亚星锚链与国联信托签订资金信托合同——指定用途单一资金信托进行理财,规模为2.5亿元,期限为18个月。但是信托至今到期虽已超过1年,亚星锚链尚未收回理财本息,改公司被迫寄望通过拍卖抵押物的方式回款。根据亚星锚链发出的公告,该公司2013年净利润“翻脸”预亏1800万元左右,原因便包括“关于公司与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5亿元单一信托理财事项未能在2013年度处理完毕,导致年末计提坏账损失3750万元,直接影响利润”。
而此笔投资失利的原因,有分析称确实是因为项目瑕疵,在成立该信托项目之前,深圳中技就已经出现资金链困境。
信托热
需要冷思考
上市公司动用大量资金投资信托计划,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信托产品的收益较高,同时信托公司有一套较好的风险防控机制,在为上市公司提供高收益产品的同时也有着相对较好的安全边际,所以会有一些上市公司会选择信托来投资理财。
以王府井和亚星锚链的投资案例来看,王府井上述6笔信托投资计划,仅1笔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其余均在9%及以上;而上述亚星锚链的项目,约定年利率高达15.2%。
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促使上述公司热衷通过信托理财。出于对暗含风险的顾虑,监管层未允许上市公司用募集资金购买信托理财产品,目前上市公司对接信托产品的资金仅能是自有资金,但就算如此,上市公司仍普遍较为谨慎,从目前的投资项目分析,多数上市公司投资的信托计划为集合信托,在“刚性兑付”潜在规则的影响下,集合信托的安全性显得更为“靠谱”。但是单一信托更高的收益率诱惑亦十分明显,风险也往往在单一信托中露出马脚,去年浙江永强连发3笔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类单一信托计划,但其中2笔信托计划标的股票股价连续跌破警戒线,虽最终提前清算信托计划离场,但过程颇为惊险。
此外,近年频发的信托产品风险也让上市公司对信托态度有一定改观。北京一位信托公司中层对记者表示,“以往可能更注重收益,但是目前可能会更考虑产品本身的稳健性,信托公司品牌,甚至会考虑‘类信托’等其他投资渠道。”
“上市公司普遍财力雄厚,肯定是信托公司争相希望合作的对象,不仅表现为项目合作,产品的投资也是重要的方向。不过,近年信托项目风险发生也比较多,完全去‘刚性兑付’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在拉动上市公司这一大户时,还需要信托公司提供更深度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