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投融资业务前移 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型

2014年04月03日 07:1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资管时代的到来,为银行的创新业务打开了成长大门。民生银行投行部创新业务总监张志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民生投行已形成“控制资产——转化为金融产品——销售交易”的盈利模式。今年将围绕上市公司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发展更多业务,并将把投融资业务的介入时间点前移,从资产培育期进入。在当前环境下,民生投行更看好大消费、医药及养老业的发展前景。

  从资产培育期介入

  中国证券报:公司目前的创新业务发展情况如何?未来有什么计划?

  张志祥:民生投行目前有并购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城镇化发展基金、区域资源整合基金等。在金融产品端,公司已有“民生保腾”系列产品,通过与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券商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产品选择。目前已经形成“控制资产——转化为金融产品——销售交易”的盈利模式,未来会实现投行业务的资产资金双轮驱动。

  今年我们计划围绕上市公司的产业整合、资产重组发展更多业务。以前银行在上市公司重组的过程中,从事的业务偏后端。这个阶段基本围绕商业银行业务,获取固定收益。我们打算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将业务切入的时间点前移,特别是上市公司股东在体外培育资产的阶段就要介入。

  中国证券报:如果将业务端前移的话,将采取什么样的运作模式?该如何控制风险?

  张志祥:并购重组的前端,目前主要是PE从事得多。我们首先是独立运作,也可以和PE合作,希望合作方能在产业和经营方面给项目带来增值。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较多经验,而且搭建了并购翼、上市业务合作联盟等平台,对行业和资本市场的判断还可以借助外脑。

  比如,银行可以在前期帮助企业完成资源整合,帮助企业判断甚至是寻找一项资产,买入后再由银行帮助企业完成培育,配套流动资金或项目贷款。还可以用商业银行的资源和企业进行对接,甚至是打通上下游。比如对于消费类企业而言,银行拥有大量信用卡客户或高端的私人银行客户资源。在交易过程中,利用传统商业银行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企业整体估值也会上升。

  当然,银行在其中的角色是资产管理。所用资金不是银行贷款,而是资产管理的客户资金。凭借资金来源的广泛渠道,向资产管理机构转化,这是民生投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中国证券报:如果向资管业务发展,公司的退出渠道有哪些?

  张志祥: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证券化的功能实现项目退出,也考虑一些地方性的股权交易中心,发行类似私募债的工具。除了IPO退出外,还可以寻找或搭建平台交易,实现并购或场外交易的退出。还有一些项目的融资方股东会进行回购,这也是退出的方式。我们也看好新三板的投资。在某些企业登陆新三板前进入或是通过新三板定增进入,可能会获得较好的收益。

  看好大消费及养老业

  中国证券报:目前公司比较看好哪类资产?对哪些行业更感兴趣?

  张志祥:在当前的宏观形势下,下一步是寻找一些抗周期的行业,比如大消费、医药等。还有一些前景比较清楚的行业如养老业等,以及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的项目。比如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改变,就有政策红利可挖。

  此外,前段时间出现问题的行业也存在机会。比如钢铁业或煤炭业,都经历了由盛到衰,是完全的周期性行业。随着我国经济成熟度提升,这些基础产业的波动会逐渐降低。尽管某些行业下行得比较厉害,但只要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行业,依然有投资机会。

  中国证券报:除了这些行业外,当前也有比较热门的行业如手游、互联网等,如何看待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

  张志祥:相对于PE而言,银行的投资会更审慎一些。目前我们投资的重点还是之前深耕细作的行业,比如交通能源地产冶金,还有文化农业健康养老等。手游未来可能会形成比较大的产业,但是具体到某一个手游公司,目前还很难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在互联网的投资上,目前在资产端介入的还比较少,较为谨慎。

  中国证券报: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公司的业务会有什么新变化?

  张志祥: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公司已经推出了“如意宝”这样的产品。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人们的既有看法。以前银行销售的时候只重视大客户,现在来看,把一些小资金归集起来也很厉害。不过,当前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多只是借互联网的概念来营销。但是资本经营离不开产品经营,最终还是要放在资产上。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