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利率市场化初考 上市银行净息差走势企稳

2014年04月04日 10:21    来源: 新华网    

  随着主要上市银行2013年度报告披露完毕,针对银行业净利润增速下滑、净息差收窄、不良贷款增加的评价已经充斥于财经媒体之上。客观一点讲,虽然业绩增速有所下降,但考虑到越来越大的业绩基数、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利率市场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市银行2013年的业绩表现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四大行的净利润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增幅达14.5%,超过了部分股份制银行。去年上半年很多人曾预测2013年四大行的业绩增速在个位数,现在来看,四大行的业绩表现远超市场预期。

  国有大行凸显定价优势

  去年市场对银行股业绩增长预期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些人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存贷款息差会收窄,进而影响到银行的业绩增长。仅就单个因素而言,这样分析不无道理,但银行股的业绩增长还会受到资产规模变化、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成本控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银行股的业绩走向应从多个角度去研判,不能仅依据银行息差的变化。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也并非仅仅就是“存贷息差缩小”这样一个简单化的结论。

  从已披露2013年业绩报告的银行股看,除了中国银行的净息差上升10个百分点外,其他银行的净息差都是下降的,但是比较一下国有大行与股份制银行的净息差数据,可以发现四大行加上交通银行的净息差降幅都在10个百分点以内,其中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仅分别下降了1%、2%,交通银行下降了7个百分点,工商银行下降幅度最大,为9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大大低于多数股份制银行20个百分点以上的降幅。这表明,在利率市场化的大环境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优势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银行业净息差企稳回升

  再对比一下四大行2013年半年报与年报中的净息差数据,可以看到农业银行与建设银行2013年度净息差数据分别比上半年上升了5%、3%,工商银行持平,中国银行下降2个百分点。股份制银行的情况有些类似,相比2013年半年报数据,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和平安银行2013年末的净息差数据是上升的,其中平安银行去年四个季度的净息差数据分别为2.18%、2.19%、2.23%和2.31%,呈逐季上升之势。

  据此分析,虽然从2013年和2012年两个年度数据看,上市银行净息差总体是下降的,但用2013年年报和半年报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从2013年年中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已经开始企稳回升。如果对此还有所怀疑的话,我们再看一下中国银监会今年2月公布的《2013年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情况表(季度)》,根据银监会的数据,2013年一至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2.57%、2.59%、2.63%、2.68%,尽管全年看是下降了7个百分点,但从各个季度看却是稳步回升的,这可以为2013年上市银行净息差企稳回升提供一个佐证。

  息差水平并无统一标准

  什么样的银行存贷息差水平是合理的,国际上并无统一标准。仅仅看到银行业的巨额利润就认定目前我国的存贷息差过高,未必就一定正确。2013年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2.68%,多数发达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后都出现过比这一水平高得多的银行存贷息差。2012年上半年美国银行业的净息差为3.46%,富国银行2012年度的净息差为3.56%,美国其他主要银行的净息差也都在3%以上;去年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银行息差在1.6%上下,恒生银行的净息差为1.77%,与此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存贷息差只能算是中等水平。

  近几年我国银行业利润超常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欧美金融危机后,我国政府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发行的过快增长形成了巨大的货币资金市场体系,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获利机会。在全球最大的货币体系中,中国的银行想不赚钱都难。

  存贷息差保持平衡上升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存贷息差会出现怎样的走势?对此,无论是银行界还是市场分析人士大都认为,由于竞争关系,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引起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从而导致银行业息差收窄。去年7月央行放开贷款利率管制时,曾有观点认为此举会降低贷款利率,但实际上这种局面并未出现,反而出现市场资金紧张,贷款利率上升的现象。就存款利率而言,其放开后的走势可以肯定是上升的,这完全能从目前各个银行几乎都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大力发展替代存款的理财产品中看得出来。

  以上现象表明,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银行存款与贷款的利率都会上升,这本身也是管制利率回归市场均衡利率的过程。

  统计资料显示,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绝大多数国家的利率水平是上升的,我国的情况也应与此相类似。至于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贷息差的走向,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差别比较大,美国和日本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存贷息差明显缩小,英国和法国的银行存贷息差经历了一个下跌到回升再到下跌的过程,德国和澳大利亚则是进入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上升走势。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存贷息差的走向比较复杂,有权威人士认为,存贷息差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收窄。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较大,我国历来是一个资金紧缺的国家,大量投资引发的贷款需求,使银行在定价方面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银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整资产负债管理将存款成本增加因素转嫁出去。在今后较长的时期内,我国银行存贷息差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上升通道的可能性较大。(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 史博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