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眼下降准不当时 货币政策仍将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2014年04月10日 07:28    来源: 京华时报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4年第一季度例会日前在京召开。较之上个季度,此次例会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一字未变。仅在金融改革领域,从上个季度的“寓改革于调控之中”的措辞变更为“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这表明目前货币政策并没有改变稳健的基调,当下市场流动性适宜,央行仍会采取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的合理,目前看并没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

  尽管在货币政策方面,市场对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大动作”的预期升温,但笔者认为近期实施可能性不大。

  央行近期不会有“大动作”的原因在于两点:第一,虽然第一季度增速破7.5%的“中枢”是大概率事件,但7.2%的“下限”仍然有望守住,决策层还不至于这么着急拿出“压箱底的大招”;第二,央行也暗示,至少在目前降准或许不在政策选项之内,因为“降准”将会延缓金融机构和企业去杠杆进程,影响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除非发生重大风险,货币政策操作仍将会继续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

  从必要性看,当前“降准”没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当前我国货币市场利率保持波动下行趋势,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较为适度。即便个别银行出现资金紧张,那也是单个银行流动性结构出了问题,并非银行体系性问题。维持银行体系流动性“适度”,有助于“保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当前中国经济也没有“降准”的迫切性。“降准”0.5个百分点虽可释放5000亿元左右流动性,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流向哪里是个问题。若“降准”释放的流动性最终流向房企、产能过剩行业或是地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项目,结果无非是房价继续上涨、产能继续过剩、地方政府负债率继续攀升。这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也会加剧中国经济运行风险。

  因此,眼下降准并非降低融资成本的对症之药,而真正有针对性的举措其实应该是放松银行对铁道的投融集中度限制和适当调低28天正回购利率。即便货币市场流动性吃紧,商业银行放贷受阻,央行也完全可以先暂停正回购、开启逆回购、动用SLO和SLF等来释放流动性。不论是从维稳经济的前瞻考虑,还是从维稳货币的当务之急来看,目前央行完全没有必要诉诸存准这一效果如此刚猛、信号如此强烈的货币政策工具。

  笔者认为,中国当局将更倾向于着手处理周期性问题而非结构性问题,以便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中国政府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扭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额外拨出更多资金来投入社会福利项目,但预计不会出台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性措施;同时,就目前而言,预计中国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仍旧较小。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