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张茉楠:汇率冲击下资本账户不宜过快开放

2014年04月12日 07:4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2月中旬以来,在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及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一改近几年“升升不息”的态势,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跟随中间价连续收跌,特别是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之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波动加大,并创年内新低,自1月中旬至今跌幅已达2.3%左右。

  人民币走势缘何“反转”?这一度被市场解读为“央行主动干预”的结果。然而,在贬值过程中,人民币中间价低于即期汇率,说明央行政策更倾向于控制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并非央行引导货币贬值,而更多是来自于全球流动性以及美联储QE的脉冲式冲击。

  由于从人民币跨境贸易、人民币存款和人民币债券三个指标来看衡量的离岸市场规模还比较小,因此更容易受到全球跨境资金流动的冲击,离岸人民币自然首当其冲,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跌至8个多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表明已经大幅减少离岸人民币头寸,并伴随着资本外流。

  预期很大程度上具有刚性,一旦货币贬值预期形成,短时期内很难有所改变。掌握全球货币“总阀门”的美联储最新议息会议表明,美联储再次减少债券购买规模,并可能在2015年年初启动加息进程。中美利差、汇差缩小可能进一步导致资本外流,鉴于美元在决定全球流动性方面的核心作用,预期未来一段时期内,外汇占款中枢下降势必导致中国“资金池”水位随之下降,意味着一直以来通过外汇渠道蓄水的功能正在转变为漏损的功能,这将改变中国货币创造的主渠道,进而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和对中国经济的担忧。

  事实上,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完全浮动汇率机制加剧了风险的暴露。亚洲金融危机就与金融自由化进程相关。在华盛顿共识和IMF的推动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正是全球资本账户自由化的高峰时期。以东南亚和拉美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大力利用外资发展经济,但与此同时并没有建立完善的资本管制防火墙,尤其是对资本流出的管理过于宽松,特别是那些外债比例高、经常账户赤字较大、且外汇储备匮乏的国家遭致犹如银行挤兑一样的“宏观挤兑”,直至导致金融危机。

  近两年,短期投机资本以及人民币套利风潮兴起积累了大量的风险,因此,资本项目不宜过快开放。货币当局要对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汇率波动加强管理,密切关注人民币贬值影响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避免资产价格的断崖式下跌和资本大量外流,应考虑征收托宾税,加强资本流动安全预警机制。

  从国际范围看,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共同应对新一轮风险冲击。为了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我们除了须提前做好相关政策预案之外,应该深化区域金融合作,联手应对美联储政策退出以及全球货币金融格局变化所带来的新冲击,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协议”等亚洲金融稳定协议的构建。应建立自我管理的共同外汇储备基金来实现清迈倡议多边化,即相关国家可承诺向该基金投入一定金额的储备资金,加快构筑区域金融安全网,切实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的金融稳定。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