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联日前宣布,截至2014年一季度末,全国“闪付”终端近300万台,可支持金融IC卡和NFC近场支付手机支付受理。
在第三方支付主导的二维码支付被央行暂停的同时,传统金融机构力推的NFC(近场支付)正在加大市场拓展。作为当前移动支付最热门的两大技术路径,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在安全、便捷性方面孰优孰劣?两者谁将在市场决战中争雄?
近场支付跑马圈地
现金支付和传统的刷卡支付在新的移动支付面前已经有点落伍了。现在,不管是去超市购物、菜场买菜,还是去星巴克喝咖啡,凭借NFC技术,消费者只需刷一下手机,就可以在1秒钟之内完成支付。
随着国内金融IC卡的规模推广以及移动支付的加速普及,NFC近场支付正在一些小额快速消费场景普及,这是一种借助短距离高频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的支付方式,就像刷公交卡一样简单。
其中,中国银联主导的“闪付”,在各地行业应用项目累计超过100个,覆盖公交、地铁、出租、高铁等各类公共交通领域。其中,上海地区“闪付”终端已达到17.7万台,覆盖了家乐福、卜蜂莲花、屈臣氏、全家等知名超市,以及麦当劳、汉堡王、星巴克等连锁餐饮店,还包括市内数十家菜场、停车场和1800多台自助售货机。
商业银行在推广NFC支付方面也是不遗余力。今年2月,浦发银行与中国移动、上海地铁联合推出刷手机坐地铁服务,具备NFC功能并且下载浦发银行电子钱包的消费者,可以在贴有“中移动浦发手机支付通道”标志的闸机上刷手机进站。
实力雄厚的老牌金融机构在推广NFC支付上投入血本。据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总经理丁蔚透露,浦发在上海地铁闸机改造上投入了数千万元。而中国银联相关负责人亦表示,每台POS终端改造成本为300-500元,那么以当前300万台的总量来计算,银联对此投入已达9亿-15亿元。
近场支付PK二维码:安全便捷谁胜一筹?
今年3月,央行对二维码支付发出“暂停令”,使得这一支付方式为更多大众知晓,目前主要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推广。以微信计划推出的“微POS机”为例,商家只需输入消费金额,就会产生一个二维码,消费者只需要用微信的扫一扫功能进行扫码就可以完成支付。
不过,随着二维码使用的日益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在二维码中植入木马病毒,让一些习惯见码就扫的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蒙受损失。近期媒体曝光的二维码支付安全漏洞案例中,最主要的就是扫了有问题的二维码,木马程序在后台自动安装,进而盗取客户信息、密码等。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蒋海俭认为,NFC近场支付基于物理载体,有硬件加密,相比软件生成的二维码支付更安全。
但在使用便捷性方面,二维码支付似乎门槛更低,只需使用手机“扫一扫”、输入密码即可。而使用手机NFC支付,不仅手机硬件需要具备NFC功能,消费者还需要到移动营业厅更换SIM卡,随后绑定银行卡、圈存小额资金。在完成这一系列准备工作后,消费者才可以享受“挥手间完成支付”的潇洒。
产业链渐趋成熟标准之争或更激烈
艾瑞咨询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2万亿元,同比增长707%,预计2014年将达到2.9万亿元。移动支付已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细分行业之一。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各大金融机构和移动运营商的持续投入,NFC支付产业链渐趋成熟,准入门槛的降低使得刷手机支付越来越便捷。而第三方支付也在不断完善二维码支付的技术和安全标准。移动支付的路径之争将日趋激烈。
蒋海俭表示,目前支持NCF支付的手机主要是三星、小米、索尼等部分机型,未来NFC功能将成为手机出厂的标准配置;中国移动、商业银行目前新发的手机SIM卡和IC芯片卡都已经具备了NFC支付功能。随着前置硬件门槛的降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使用挥手即付的近场支付。
国际巨头的加入也可能加速NFC支付的推广。苹果最近获批了两项与NFC技术有关的新专利,业界猜测其可能将这项技术应用到Iphone6机型上。而媒体报道称,全球最大运营商沃达丰从2013年底开始正式推行NFC-SIM卡方案,2014年将在更多的区域启动NFC商用。知名信息技术咨询公司Gartner的一项调查显示,2013年度NFC方式进行的结算金额比例约为2%,预计至2017年占比可以达到5%。
与此同时,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推动二维码支付方面的努力从未停止。
日前,阿里巴巴宣布将在2014年度投入4000万元与合作方共建安全基金,主要投向反钓鱼联防、反木马联防、反洗钱、反恶意攻击、用户信息保护等领域。基金将在主管部门指导下与银行、金融机构、同行、安全厂商开展合作。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副总裁、首席风险官胡晓明透露,阿里目前正在央行的带领下制定和完善二维码支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