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沪港通”走好还需制度创新

2014年04月21日 07:17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吴青

  “沪港通”框架的提出,无疑是近期资本市场尽皆瞩目的大事。表面看,“沪港通”直接作用于股市,但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变革的影响意义更为深远。笔者认为,“沪港通”顺利推行,实现沪港两个交易市场之间的资金顺利流通,有三方面的制度变革或创新不可或缺。

  首先,实行T+0交易制度改革,与国际接轨。T+0是一种证券(或期货)交易制度。凡在证券(或期货)成交当天办理好证券(或期货)和价款清算交割手续的交易制度,就称为T+0交易。T+0交易曾在中国证券市场实行过,因为它的投机性太大,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目前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对股票和基金交易实行T +1的交易方式,且设置了每日10%的涨跌停板,而国际成熟的资本市场则没有这些限制,港股也为T +0交易制。在今年两会期间,证监会主席肖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若要推行T +0,不会一步推开,而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设定一些条件先行试点,其中一种可能是先从大盘蓝筹股开始试行。”T+0交易制很可能因为“沪港通”的开闸而开始实行。

  其次,“沪港通”可能引发投资者综合保障机制的改革。“沪港通”的消息公布后,内地股市走强,但很多经济学家对“沪港通”的未来持冷静态度。主要原因在于,投资者资金会流入港股,激活市场并不意外,但是在港投资者是否会投资内地股市,似乎是个问题。近年A股市场的荒谬现象是,中国经济增速连年位居全球前列,A股过去3年表现却在全球敬陪末席;内地资金泛滥,投资者宁可炒楼、炒农产品、买理财产品,也不愿投资A股。核心问题在于A股市场存在不规范、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投资者综合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因此,中央推股市直通车,为A股引入更多国际投资者,就需要一并吸纳国际市场对企业管治、保障机制的高要求,以发挥更大市场力量,促进对投资者保障制度的改革。

  第三,“沪港通”将会引发对监管制度一体化的新要求。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在谈到“沪港通”的监管问题时指出,总体遵循不改变两地现行的法规及交易习惯,初步考虑对于上市公司,以上市公司所在地原则进行监管;证券公司则是持牌所在地进行监管;对于投资者,是按照交易发生地进行监管。香港股市监管比较完善,制度规则比较成熟,而内地A股市场存在制度不完善、股市三高、过度包装造价等问题,“沪港通”实现之后,两地将实现监管合作,这有助于提高内地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在联合监管的实践以及内地香港资本市场监管一体化的尝试中引发更多监管创新;而沪港证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实际上也将为筹谋已久的“沪深港台”证券市场一体化进程做出实质性的探索。

  制度变革的目的是使资本市场获得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高效平台,使得国民财富和海外资金汇集资本市场,为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创新服务。只有真正开启制度变革和创新,红利才会真正出现,“沪港通”才将给中国资本市场创造一个“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