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99号文”加码风控 信托好时光不再频遭挖角

2014年04月25日 08:06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秦 炜

  随着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类信托”业务的逐步开展,信托经理跳槽基金和券商的不在少数

  虽然2013年信托行业登上市公司人均薪酬榜首,但高薪酬难挡监管趋严大势,信托业人员流动性加大。日前,一位金融圈猎头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不少财富管理公司正在百万年薪挖角信托业精英,而不少信托公司也正在大量招聘中高层岗位。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近两年,房地产调控,以及对地方融资平台的严控,加上监管层严格对信托公司净资本的监管要求,信托公司的优势弱化。反而是其他金融机构,由于投资限制的放开,“类信托”业务发展壮大,抢食信托地盘,高薪挖走大量信托人才。

  “99号文”加强监管

  行业面临瓶颈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信托业已经成为资产总规模仅次于银行业的金融机构。但随之而来的各种违约传闻,从去年开始,监管层频频出招加码对信托业的管理,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近日,银监会向各银监局和信托公司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业内简称“99号文”),其中要求信托公司股东“兜底”流动性的同时,还锁定了资金池整改方案的最后期限。与此同时,入市产品事前上报、激励性薪酬延付等要求,对信托公司及从业人员影响巨大。

  该文着重强调了信托公司在风险中应负的责任,因此也被业内誉为迄今为止监管层出台的最严厉的监管措施。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证券公司、基金的创新开放程度很高。对资产管理的监管的标准不统一,信托监管标准高于券商、基金等机构,使信托有很多事情都做不了。

  随着业内人士对行业前景乐观态度大减,信托行业内部人员流动性日趋严重。随着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类信托”业务的逐步开展,信托经理跳槽基金和券商的不在少数。

  一位已经跳至银行财富管理中心的人士表示,信托公司这一轮的大发展主要是因为由于新巴塞尔协议对银行净资本的要求,使得银行的很多资金出不去,需要通过信托将表内转到表外。近年来,监管层对通道业务的管理越来越严格,业务难做,反而其他的金融机构还有一些机会。

  而就本报记者通过智联招聘等网站的搜索情况来看,第三方理财机构对于信托人才的需求远远超过信托公司。

  目前,不少信托公司也面临着缺人窘况。中融、平安、民生等信托公司都在大量招聘信托业务人员。

  金融机构“类信托”

  业务发展诱发跳槽

  一方面是监管层对信托公司的要求严格,而另一方面,近年来,保险、券商、基金投资限制的放开,和第三方理财机构的火速壮大,给了信托公司之外的金融机构更多的机会。而相比起来,信托业务周期拉长,融资效率降低,导致信托人员外流。

  基金、券商的资管创新业务,很多是对信托业务模式的复制。由于基金公司和券商长期以来专注于二级市场投资,对于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并不擅长。因此,聘用有经验的资深信托从业者是快速打开局面的首选。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信托业务开始进入受限的时期,券商的资管牌照和基金的资管牌照开始进入放宽时期,券商与基金的“大资管”时代即将拉开大幕,信托公司面临更多竞争。

  而对于其他金融机构来说,因为没做过信用风险的融资模式,比较谨慎,急需引入信托业从事信用风险的专业人员加盟。

  据了解,一家银行系基金子公司以最高110万元的年薪招聘分管风险合规管理的副总经理,另一家基金子公司也开出百万年薪招聘风控总监。

  用益信托工作室研究报告认为,基金子公司不同于传统公募业务新业务需求和公募基金在相关业务中的人才短板,让基金子公司只能从外部招聘人才,而有着丰富相关人才储备的信托公司则成为基金子公司挖角的重点。


(责任编辑: 向婷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