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只封基平均折价率9% 机构潜伏套利封转开
传统封闭式 基金 迎来第二次转型高峰期,今年有10只集中到期。由于折价率的存在,在过往传统 封基“封转开”的过程中,不少投资者曾赚取丰厚的套利收益。而 基金一季报显示,目前,仍有大量的机构资金尤其是险资在潜伏套利“封转开”。
平均折价9%交易
在近期市场调整中,投资者情绪偏向谨慎,传统封基的折价率仍处较高水平。据数据,截至4月28日,16只传统封基的市场交易价格相对于 基金净值的平均折价率为9.49%。
10只今年到期的品种根据到期时间不同,折价率分布在3%~7%之间,其中,5月9日就将到期的 基金汉盛 ,已处于停牌状态,其余9只基金中有8只产品的折价率均在5%以上, 基金汉兴 的折价最大,折价率为6.76%。
距离到期日越远的传统封基折价率越大。2016年和2017年到期的传统封基折价率则都在10%以上。其中, 基金科瑞 的折价率最小,为14.86%, 基金银丰 折价率最大,为17.49%。
14只封基机构持过半份额
“目前的封闭式基金价格与净值之间的偏差产生的高折价率,将为投资封闭式基金带来较大的套利空间。”业内人士指出。
机构资金尤其是险资已在潜伏套利“封转开”。据数据,在16只传统封基中,机构投资者占到非常大的比重。据 2013年年报,有14个占比在50%以上,其中基金汉盛达到了77.6%。作为机构投资者占比最低的 基金银丰 ,也占48.69%。 保险 是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如基金银丰的前10大持有人中,有7个是来自保险资金。
“在目前这个点位,传统封基具有一定的长期投资优势,尤其是2016年之后到期的传统封基。”分析也认为。
据该人士表示,目前点位已经非常“便宜”,甚至低于金融危机的2008年,市场已经包含了对于经济大幅放缓的预期。此外,2016年之后到期的传统封基,折价率基本在10%以上。考虑传统封基75%左右的股票仓位,这些传统封基可以抵御市场近13%的下跌幅度,安全边际较高。
建议:关注折价率大、2016年后到期的品种
对于具体的投资品种,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当关注折价率大,安全点位低,基金管理公司整体投研实力强的封闭式基金。
数米 基金研究中心人士则建议,目前市场环境偏向大盘蓝筹风格,投资者可以关注和市场风格较为吻合、具有一定折价优势、投资管理能力相对较为突出的2016年之后到期的传统封基,如 基金丰和 、 基金鸿阳 、 基金久嘉 等。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的“封转开”可能难以重现2007年的盛况。在当年“封转开”适逢大牛市,持有到期成为最佳策略。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