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信托违约进入“高发季” 兑付纠纷揭开行业乱象

2014年05月13日 16:12    来源: 国际先驱导报     王淑娟

 

  今年5月开始将迎来信托产品的到期高峰。据野村公司估计,到第三季度,将有1万亿元人民币的信托产品到期。当前市场越来越担心,很多负债累累的公司没有现金来偿还投资者。

  目前,信托管理的资产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产业。一旦爆发“违约潮”,普通投资者可能将血本无归,而陡增的融资风险也将令我国的金融系统面临考验。

  有专家表示,信托产品违约有利于改善金融系统的风险定价,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发展。不过违约风险上升让投资者对购买信托产品心存顾虑,新的信托资金流入减少,信托违约风险将进一步上升。

  几年前,信托产品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贵族型理财方式”,但如今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以及股市等投资渠道的低迷,信托产品已经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由于收益较高,信托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掀起了一股“投资热”,资产规模迅速“飙升”。

  不过,越来越多投资者发现,信托产品并不像“看起来那样美好”。

  4月28日,数十位购买了吉林信托·松花江(77号)产品的投资者“围堵”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讨要说法”。这款由建行山西分行代销和资金托管的信托产品,由于融资方山西联盛能源深陷巨额债务、重组方案难产,而全部违约。据悉,这个10亿元规模的信托产品已经逾期数月无法兑付,如今信托公司和代销银行均无意用自有资金“接盘”。

  多家机构预估数据显示,进入5月份,今年二三季度信托产品的到期高峰也将来临。有分析认为,类似这样的违约事件今年可能还将上演。不少外资机构也纷纷预警,2014年中国的信托贷款违约风险将激增。

  产品比以前难卖了

  有数据显示,近几年来,信托业保持了年均50%以上的高速增长,从2008年1.24万亿的规模狂飙猛进至2013年的10.91万亿,从而一举超越基金、保险,登上了仅居银行之后的金融业第二把交椅,信托从业人员的薪酬也迅速上升至“土豪”级,年入百万在行业中“都算平常”。

  但是,高速扩张也“惹了不少祸”,一些高风险信托产品已经成为投资市场上隐藏的“地雷”。平安信托在4月末发布的公司年报中指出,今年行业兑付压力加大,违约风险增加。

  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2014年将有7966只集合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共计达9071亿元;考虑到结合利息支付等因素,今年仅集合信托需兑付的本息就将近1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类信托占比最高,分别达27.34%和24.82%,到期规模预计分别为2479亿元和2251亿元。

  如果将银信合作等信托产品包含在内,根据野村控股的预计,到期高峰将出现在今年第三季度,届时将有1万亿元的信托产品到期,高于第一季度的6940亿元。

  某信托公司管理人士坦言,“祈求风险不要出现在自家公司头上,一旦踩雷基本上就无法翻身了。今年许多信托公司都定调为‘防守年’,严防死守项目违约和兑付风险。”“我们感觉今年客户变得谨慎多了,产品相比以前难卖了很多。”

  上海一位信托公司销售人士则告诉记者,以前信托产品由于门槛高,收益率也高,很多人都争相买,但现在违约事件的不断曝光,动摇了很多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感。

  局部违约成大概率事件

  就像美国的价值投资巨头卡拉曼所说:“投资者必须承认,一项创新最初所获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最终这项创新有价值。投资者尽管开始时获得了明显的好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了。”信托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投融资的亮点之一,然而这种模式却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投资周期的考验,今年以来屡屡爆发的信托产品违约事件,让投资者开始关注其中的风险。

  “在信托业务中,我们发现信托的资金投向对信托公司的风险影响最大,信托资金投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托公司的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财富管理公司利得财富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信托投向的产业层面分析,在房地产、矿业等行业中蕴含着不小的风险。

  近几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公司大量通过信托渠道融资,导致房地产信托的规模增速较快。截止2013年末,房地产信托规模达到10337.5亿元,约占信托资金总量的10%,对信托公司影响较大。

  “而三四线房产价格在经历前期的大幅上涨后,房屋供给增加较多,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有向理性回归的趋势。三四线房产处于行业周期的顶部区域,未来风险较大,而相对应的房地产信托也面临相应的兑付风险。”利得财富助理总裁刘鹍说。

  信托产品另外一个重要投向是矿业。根据利得财富的分析,矿业在2011年左右处于行业景气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矿业类信托计划大量成立。由于受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矿业在2011年行业景气的高峰期之后便处于下行趋势,许多矿企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受到较大影响,而目前正是这些信托产品的集中兑付期,风险较大。

  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指出,矿业信托由于抵押物(采矿权)本身价值难以估计,且易受宏观经济影响,导致存量采矿权的现金流生成很不稳定。此外,采矿权本身转化为生产,还需要经过地方政府审批、居民安置等其他条件,中间不可控因素较大。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采矿、冶炼、建材等产能过剩的上游行业风险巨大。信用债和信托产品出现违约的局部风险,将是2014年金融市场必须面对的大概率事件。

  兑付纠纷揭开行业乱象

  利得财富认为,由于很多需要融资的企业的资信水平较差或项目风险较大,无法通过银行等传统渠道融资,从而借道信托公司融资,这导致了信托产品中聚集着比银行更大的坏账风险,对信托业的健康发展构成威胁。

  目前,由于信托产品风险持续增大,兑付纠纷接连出现。

  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太原分所主任金作鹏是一名理财维权律师,2010年至今,其已代理近十起信托兑付纠纷。他认为,“刚性兑付带来风险意识淡漠,堪称乱象频发的深层原因。”

  具体来看,一方面,不少信托的投资风险评估形同虚设。2011年2月,上海市民吴某以300万元购入某资产管理公司代销的一款信托计划。据管理报告,截至次年9月30日,该信托产品浮亏接近45%。然而记者在投资者出示的合同中看到,风险评估报告并未签字。根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风险承受能力评级应由客户填写。“一些产品风险评级与购买者承受能力不匹配,合同甚至只给封面封底,签字后再寄全文。”金作鹏说。

  另一方面,是理财担保弄虚作假。以一度陷入兑付危机的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产品为例,作为其担保物的某煤矿在信托发售前未获得采矿证,并不具备作为担保物的资格。此外,一些贷款类信托在协议中,采取投向企业大股东个人连带担保,但这一做法超出信托“有限合伙”连带责任,往往因企业经营不善连带个人担保“失灵”。

  银行是担保方吗?

  在信托的发行链条中,银行的作用对于投资者而言,经常是模糊的。

  北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销售部门负责人表示,信托发行只需备案。“有分行为了帮客户解决贷款需求,就策划发行代销,没有有效的发行审核”。

  “投资诚至金开1号信托项目之前,工行的客户经理销售时一再表示这款产品非常安全。”上海一投资者李先生告诉记者,“直至事发前,我都以为这款信托产品是由工行担保的。”李先生坦诚,购买该信托产品前对中诚信托、煤矿市场行情一无所知,对山西煤矿公司的印象只是简单的“很有钱”。

  “他们等于把钱交给一家从未听说过的公司,去投资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领域,这简直与赌博无异。”沪上一信托公司经理告诉记者。

  利得财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性购买信托产品,对大部分非专业背景的投资者而言,应特别关注信托公司的背景实力,其资本实力及股东背景是重要指标。

  其次,投资者要对项目的投向加以预判。假如投资者不看好未来房地产市场,就可以主动选择规避地产项目,对于矿产、艺术品等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投向,投资者也需保持谨慎的态度,特别在艺术品的鉴别、估值等方面,目前大部分信托公司也难以估量其中风险。

  为保证信托的兑付,投资者还应尽量选择采取双重甚至多重担保措施的项目。


(责任编辑: 韦伟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