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印发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单独阐述了规范发展债券市场,其中“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表述被分析人士解读为,监管层有意捅破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债券市场间的“隔膜”。据了解,这也是相关行业一直盼望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主体包括商业银行及其授权的分支机构,以及券商、基金等机构,个人投资者无法参与其中。而交易所债市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银行均没有开户资格。“深化债市互联互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取消对银行参与交易所债市交易的限制,使各类投资者能够共同参与交易。”浙商期货分析师沈文卓对期货日报记者表示。
十多年前,我国的债券交易只有交易所市场。1995年“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以后,监管层基于多方面考虑,于1996年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银行等机构参与其中。
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介绍说,银行目前的债券托管量和交易量均占我国债券市场的90%以上。银行配置债券资产后,会将其分别放置于两个账户,一个账户持有到期,另一个账户用于银行间市场交易,其中绝大部分债券为持有到期。尽管如此,银行仍是银行间债市最大的交易主体。
相比之下,当前交易所债市可交易的债券较少,市场成交规模也较小。过去,交易所债市的成交总量仅占整个债券市场的1%左右。近一年来,随着银行间市场托管限制增加,一些基金开始把债券转托管到交易所市场。同时,国债期货的上市为一些券商、基金、私募等提供了风险对冲、期现套利机会。由此,交易所债市的交易量占比才上升到4%。
据了解,目前银行间债市采用询价交易机制,也就是一对一报价,报价不具有连贯性。而交易所市场采用的是撮合成交机制,交易的连贯性更强。有市场人士认为,由于银行不能参与其中,交易所债市定价和估值的准确性以及流动性不足,套利机会也相对较少。
“只有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统一到一个市场中,才能形成完善的债市投资者结构,这对债市的发展大有裨益。”国都期货分析师王伟辉说道。
“银行参与交易所市场后,会体会到更大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会增加风险对冲的需求,这大大有利于国债期货市场活跃度的提高。”王伟辉说,接下来,市场要等待的,就是监管层出台深化债券市场互联互通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