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14只分级债基B份额涨幅超过10% 层层筛选是关键

2014年05月14日 10:45    来源: 网易    

  疲软的经济基本面已然成为债市向好的温床,再加上市场对于货币政策放松预期增强,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在过去几个月中,债券基金成功“逆袭”,具备杠杆的债基B份额,更是在二级市场上演绎了一把“疯狂”的上涨行情。

  杠杆债基虽然投资的是风险相对较低、波动性较小的债券市场,但由于本身的高杠杆性加上投资上回购抵押的放大,某些情况下难免会大涨大跌。踏准了节奏,可以收获不菲的收益,而一旦行情判断失误,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业内人士建议,对于债市不太了解、专业性不足的普通投资者,须谨慎涉足杠杆债基的投资。在进行杠杆债基投资之前,也需要做足功课,层层筛选。

  杠杆债基也疯狂

  海通证券统计数据显示,如果仅仅看过去3个月的数据,就有14只分级债基B份额二级市场价格涨幅超过10%。

  其中,金鹰持久回报B涨幅达到了27.78%,涨幅同样亮眼的还有天弘同利分级B,最近三个月涨幅高达21.80%。此外,聚利B、融通通福B以及鹏华丰利B等几只杠杆债基同期涨幅均超过了17%。

  这意味着,如果今年看好债券市场,同时能够对于债券市场的波动性能有很好的把握,那么选对了杠杆债基,将获得丰厚的收益。

  赚钱行情有望延续

  杠杆债基之所以成为今年来收益率遥遥领先的品种,一大原因在于今年以来中高收益率债券市场表现较好,再加上较高的债券利息收益,带动了杠杆债券今年以来较好的市场表现。

  在杠杆债基已经出现较大涨幅,是否还有继续投资的价值?这主要决定于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向。

  部分债券基金经理认为,债市的赚钱效应有望延续。

  近日国家统计局披露4月CPI及PPI指数,其中CPI同比上涨1.8%,创18个月新低,PPI同比下降2.0%,环比下降0.2%,连续26个月负增长。这也提升了市场对于降准的预期。

  不过,沪上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总监认为,这是传统的思维模式,在其看来,存准率普降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于此轮债券行情,他认为,“行情还没有结束,预期未来债市会较为平稳的缓慢上行。对于利率债而言,中国隐形通胀率并不低,这制约了利率债的空间,未来信用债的机会将从高资质向中资质再向低资质蔓延,但低资质需要进行仔细甄别。”

  汇丰晋信基金认为,低等级仍将面临较多信用事件的冲击,建议谨慎对待。如果后期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信用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可能将更大。

  层层筛选是关键

  杠杆债基本身的高杠杆性加上投资上回购抵押的放大,在某些情况下难免会大涨大跌。一旦行情判断失误,也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例如在此前的债券熊市中,一只杠杆债基的跌幅也一度高达40%左右。

  业内人士建议,对于债市不太了解,专业性不足的普通投资者,须谨慎涉足杠杆债基的投资。那么,如何筛选杠杆债基呢?

  业内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投资杠杆债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投资类型,杠杆债基中有参与股市投资的偏债型产品与纯债型产品,偏债型产品受股市影响较大,波动性也较大,纯债型产品只受债市影响。今年以来由于股市表现不佳,所以母基金是纯债或一级债基的会更好一些。

  其次是管理水平。由于分级债基主要为主动管理型,因而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母基金的业绩表现,而杠杆债基的收益主要来自于母基金扣除A类份额的约定收益后的部分。

  第三是杠杆大小。由于分级债基的净值波动不大,因而杠杆债基的杠杆倍数与初始杠杆倍数相关性较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半开放式分级债基的A类份额定期开放申赎,A类份额可能发生变化,进而会影响杠杆债基的杠杆。

  第四则需要关注折溢价率水平。折价率高的时候,为投资者提供了较高的安全垫。反之,溢价率较高的时候,风险相对较高。由于设计不同,投资者看折溢价率的时候,还要参照有无到期日、基金管理水平和流动性等因素。目前,多数杠杆债基处于折价状态。

  第五是有无到期日。有到期日的杠杆债基,可以保证杠杆债基到期后按照净值兑现,不用承担二级市场折价的损失。目前,完全封闭式与半开放式分级的杠杆债基都有到期日,只有具有配对转换机制的完全开放式杠杆债基永续存在。

  第六是流动性。成交活跃的品种,投资者买进卖出较为方便,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而成交额小的品种,投资者不仅买卖会出现问题,而且较小的成交量有时容易出现较大价格偏离,或是被人为炒作,不能反映投资品种的内在价值。今年以来的数据显示,杠杆债基的活跃度普遍不够,不少品种日均成交额仅有几十万甚至几万元。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具体品种选择上,招商证券认为,对于看好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杠杆较高的是增利B、聚利B、回报B 和元盛B。对于看好可转债的投资者来说,目前可选择标的为浦银增B、转债B 级。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安全边际较高的产品是丰利B 和万家利B。

  


(责任编辑: 张桔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