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监管层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 让同业业务回归本质

2014年05月19日 07:15    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为规范部分金融机构同业业务发展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规避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等问题,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等5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127号文”)。“127号文”对同业业务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规范?对非标资产、直接融资又会产生哪些影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专家。

  打击监管套利

  同业业务具有不缴存存款准备金、节约资本和拨备、不受存贷比约束等特点。过去一段时间,有部分金融机构利用同业渠道“包装”非标资产,以规避监管。

  举例来说,银行A买入一项非标资产如信托受益权后,可以利用“买入返售”减少资本金占用:将该非标资产出售给银行B,并承诺一段时间之后购回;通过买入返售这种同业业务渠道,银行A原本持有的非标资产,就转变成了同业资产,银行A需要计提的风险拨备与占用的资本金也会随之显著下降。

  央行金融稳定局副局长梁世栋表示,目前买入返售的多数都是非标资产,针对这种情况,“127号文”规定,买入返售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为债券、央票等标准化的、高流动性资产。社科院世界经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室主任张明认为,这就限制了金融机构通过同业业务来规避资本金与拨备监管的空间。

  梁世栋介绍说,他们在前期的调研中发现,部分金融机构对同业业务的会计处理随意性较大,个别机构还存在利用会计核算制度漏洞规避监管等问题。因此,“127号文”明确界定了同业业务类型和会计科目,并强调,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应当采用正确的会计处理方法,确保准确记载和反映。这有助于提升同业业务的透明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127号文”厘清了同业业务定义,有利于规范核算和准确计量风险,金融机构的套利动机也将被削弱。而梁世栋则表示,这次规范的目的,是让同业业务回归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工具的本质,让其更简单、更透明、更加标准化。

  力求平稳过渡

  近年来,同业业务发展很快。央行数据显示,201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资产增加到21.47万亿元。如果针对存量业务进行规范,将会在业内产生较大的震动。

  梁世栋表示,同业业务存量规模较大,规范还需要一个过程。“127号文”规定,金融机构于通知发布之日前开展的同业业务,在业务存续期间内向中国人民银行和相关监管部门报告管理状况,业务到期后结清。也就是说,实行新老划断,不对存量同业业务进行追溯调整,新业务需要合规。

  这种不把存量直接放到“笼子”里的办法,有利于实现向新规定平稳过渡。“127号文”的其他条款也体现了这种稳健的基调。比如,在风险集中度的管理方面,“127号文”规定,单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金融机构法人的不含结算性同业存款的同业融出资金,扣除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后的净额,不得超过该银行一级资本的50%。其中,一级资本、风险权重为零的资产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计算。单家商业银行同业融入资金余额不得超过该银行负债总额的三分之一。

  中金公司分析称,从比例来看,该条款的约束还不算很严厉。“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金融机构的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占比都在‘三分之一’以下,而且这个‘三分之一’的规定也低于国际标准。我们希望给予银行业一定的缓冲时间,消化过于集中的同业资产。”梁世栋说。

  有利直接融资

  “127号文”的实施将对非标业务的扩张产生影响。文件规定,金融机构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不得接受和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金公司分析称,这明确约束了非标业务的扩张。此前银行开展买入返售(卖出回购)和同业投资业务,大都是分支行通过“抽屉协议”的方式提供隐形担保,总行并不知情,存在潜在风险。另外,“127号文”规定流动性较低的金融资产不能作为买入返售的标的,这也限制了非标业务增长。

  非标业务受限将会对相关的融资需求产生影响。张明表示,一旦金融机构通过同业业务提供资金的余地下降,预计一些融资偏紧的行业,如产能严重过剩的部分制造业企业、三四线城市的中小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部分市县级地方融资平台等,将会面临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的风险。

  梁世栋表示,对同业业务进行规范,有利于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其中一个关键就是鼓励资产证券化。张明也表示,未来几年内,信贷资产证券化预计将获得极大发展,它不仅将成为银行盘活存量资金的重要工具,也会成为未来通过市场化方式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一大利器。

  梁世栋认为,由于同业业务购买了不少非标资产,并通过层层“包装”、层层加码,推高了非标资产的回报率,再加上刚性兑付的存在,使得非标资产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在规范同业业务之后,有利于资金回流至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经济日报记者 张 忱)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