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解密A股章鱼哥 期指主力持仓成涨跌预警机

2014年05月20日 08:38    来源: 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股指期货自推出之日起,就对市场有着独特的影响力。

  从盘中表现来看,有人认为,期指的走势对沪深300指数的波动有预测作用,因为在大盘大涨大跌之前,期指经常能“先知先觉”地领先几分钟。

  中金所每日盘后公布的主力席位交易持仓数据更是市场人士关注的焦点,分析多空成交和持仓情况成为专业投资者每日必做的功课。因有人认为,这能对第二个交易日的交易提供指引。不过,机构的老总们总是辩解说,他们虽然资金大,但是厌恶风险,他们做的是套利交易,用的是大资金,赚的是小钱,他们把这种操作叫做“量化投资”。

  真的是这样吗?昨日(5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股指期货推出以来989个交易日的主力持仓数据,试图分析和寻找某种规律,为您推开一扇分析市场的新窗。

  主力持仓 A股涨跌“预警机”

  谈到股指期货,不得不提的是中金所每日公布的持仓和成交数据。

  这些数据代表了市场上绝大多数参与资金对后市的判断,通过研究这些数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股指期货的推出,对现货市场(沪深两市)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投资者不论是否参与股指期货交易,都会从股指期货的每日持仓数据中获得一定的启迪。

  记者对股指期货推出以来989个交易日 (截至2014年5月19日)的主力持仓数据进行了统计,希望通过对这些最具代表性主力席位的动态分析,为投资者深度揭秘主力席位背后的秘密,进而为投资者准确判断大势提供一个利器。

  股指期货:现货市场“预警机”

  对股指期货的关注,客观上能帮助投资者看清大盘,趋利避险。

  中银国际期货分析师尹仲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指期货从走势上看,与沪深300指数基本保持一致,但日内行情有时会领先一分钟左右。

  中信期货研究员刘宾也向记者表示,期货对现货价格的指引作用在日内还是存在的,期现市场的涨跌同步率大概在90%左右,局部会出现期指先于现货市场出现波动的情况。

  例如,今年3月19日,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走势相似但力度不同。股指期货方面,市场午后成交量上升,上涨力度较大,日内收出阳线;沪深300指数走势虽也出现上涨,但力度较小,至收盘也未超过开盘价,日内收阴。此后,市场则开始了一波上涨行情,沪深300指数一度从2077.76点涨至2290.74点,上涨了10.25%。

  从3月19日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的表现差异,可以看出期指更早地表现出了转势的特征,这种领先半步的优势正是股指期货具有的市场“预警机”功能。

  持仓变化:研究股指的密码

  虽然在市场波动方面,股指期货与现货走势几乎一致,但是从期指持仓量上,可以对市场行情做出一个明确的感性判断。

  中银国际一名期货分析师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股指期货特有的持仓量数据,对于现货市场的指导意义更加需要关注。仓位的分布与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各个席位对于市场方向的认识,侧面反映该席位背后某些机构的动向。

  五矿期货研究员许彬彬则向记者进一步指出,股指期货的预警作用主要表现在持仓量上。从统计数据来看,如果空头持仓量比较显著地维持在高位 (13万手以上),那么大盘后市往往表现较弱;如果空头持仓持续呈现下降趋势,则沪深两市反弹的概率较大。

  许彬彬表示,因为股指期货存在空头对冲套保,如果机构投资者在现货市场做多,那么在判断大盘行情将下行而又无法及时抛出现货时,往往在期货市场通过做空来锁定收益,此时其期指空头持仓量将会稳步增加;如果现货市场后期上涨概率较大,则期货套保盘将会逐步缩减,以减少损失,获取更多收益。

  许彬彬指出,从目前来看,融资融券成本较高,因此市场多采用股指期货来对冲现货市场风险,而基金的现货持仓是有最低限制的,往往不能够轻易离开市场,因此在期指市场对冲就成为他们的必要套保手段。

  例如,某些期指席位的空头持仓往往都比较稳定,这种稳定的持仓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该席位下面的套保资金较大。对于这些席位的研究与研究股市盘后龙虎榜数据类似,对于市场的参考意义还是较为明显的。

  主力动态:市场行情风向标

  对期指盘后数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金所公布的主力席位持仓上。

  中信期货研究员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主力席位占据着期指市场50%以上的份额,这在空头持仓方面表现得更加突出。而主力席位的动向,代表着这些席位背后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心态,是市场整体的风向标。因此,研究主力席位持仓结构的变化,能够提高投资者对于金融市场整体的把握能力。

  记者统计发现,以多空双边计算,前20席位的成交量占当日市场总成交量的比例,自2010年4月16日起至2014年5月19日,均值约为71.57%。但前20席位多单和空单的持有量并不一致。整体来讲,空单的持有量较多单要超出许多。从历史数据(统计区间同上)来看,前20席位净空单持仓量占当日市场总持仓量的比例的平均值约为5.38%。根据净空持仓占比与沪深300走势对比发现,每一次净空持仓占比创出新高,市场下跌趋势都比较明显。成交量、持仓量以及净空持仓量与行情的相关性比较显著,同步率达到90%左右。

  在中金所公布的每日前20席位中,《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当日各席位成交量和持仓量分别占市场总成交量和总持仓量的比例,以及股指期货上市989天以来,各席位出现在名单中的次数和排名统计出了8个席位,分别为中信期货,海通期货,国泰君安,永安期货,广发期货,银河期货,光大期货,申银万国。

  通过对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沪深300指数涨跌超过8%的阶段进行统计,记者划分出了17次波段行情。配合交易所公布的前20席位在这些阶段持仓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上述8个席位背后的投资者对波段行情的掌控能力。

  主力席位导演17次波段行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自股指期货推出以来,沪深300指数共演绎了17次较为明显的波段行情。那么,在这17波行情中,主力席位的持仓数据究竟透露了什么信息?主力持仓结构又反映了主力怎样的市场行为?这些数据的含金量几何?它们反映了主力怎样的交易特征呢?

  中信期货——“空军司令官”

  众所周知,期指上市以来,产生了两大“空军司令”——国泰君安期货和中信期货。国泰君安一马当先,中信期货后来居上,自2010年9月15日开始第一次占据空头老大位置,此后国泰君安曾短暂反超,但2010年10月份以后,中信期货大部分时间都稳居空军司令地位,成为期指市场空头力量中的绝对主力。

  “13胜4负”的大赢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当中信期货净空单高筑时,现货市场在很大程度上都出现了长期下跌的行情;当其净空单减少至低位时,现货市场则极有可能反转向上。其在上述17次趋势行情中,除了其中4次较现货市场变动略微超前或滞后外,其余13次完全反映了现货市场的变化,创下了“13胜4负”的优异战绩,成功率约为八成。而中信席位在净空单创新高,现货市场出现趋势性下跌的过程中,又会开始逐步减少净空单,当其净空单出现突然的大幅减小或已达某一历史低位值的时候,现货市场反转上扬的可能性则较高。

  净空持仓长期稳定

  以最近一次为例,2013年9月9日至9月11日,中信期货席位三个交易日内净空单共增加5388手,创下当时3个月以来的新高,此后沪深300指数于9月12日2507.46点的高点开始震荡回落逐步探底,而中信席位的净空持仓也连连再创新高。沪深300指数至统计日 (2014年5月19日),已下降了约16%,至今仍未见反转上涨迹象。

  对席位研究颇有心得的五矿期货研究员许彬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中信期货的持仓,由于长期以来都比较稳定,因此初步判断其背后机构持有的现货套保盘较多,席位持仓的大幅变动侧面表明了该席位背后较大的套保资金对后市的判断。

  海通期货——“空军榜眼”

  海通期货在股指期货上市后最初的9个月内都表现平平,但在2011年1月突然发力,净空持仓长期保持在2000手到4000手的范围内,仅次于中信期货和国泰君安。在此之后,海通期货于2012年8月开始逐步增加净空单,从此成为期指“空军榜眼”。

  五次大行情全部命中

  因海通期货在2012年8月之前的持仓表现并不突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主要统计了此时间点之后海通期货席位的净空单表现。统计数据显示,海通期货的持仓变化较中信期货有所不同,其净空持仓并不稳定,常常出现急速增加或减少的情形。当其净空单高企时,现货市场大部分时间开始步入持续大幅下跌行情。而当其净空单锐减至很低的水平时,则预示现货市场即将反转或将持续向好。仅从2012年11月之后的五次大行情来看,海通期货全部命中。

  持仓急速变化或成临界指标

  数据显示,2012年11月29日,海通期货席位的净空持仓由5887手突然开始减少,至当年12月17日已变为381手净多单,至历史低位。而在这期间,沪深300指数突然反转上涨,自2100点左右上涨至2770点附近,上涨了约670点,涨幅达32%。但海通期货席位于2012年12月底突然增加净空持仓,至2013年2月初创造了1.43万手的净空单历史最高值,与中信期货席位相当。恰巧在此时,现货市场出现拐点,从2770点跌至2013年4月的2450点左右,下跌了约12%。下跌过程中,海通净空持仓也锐减至3700手左右。同年5月,海通期货净空持仓再次创出1.1万手的高位,而后市场暴跌达18%。

  而在2013年12月,海通期货净空持仓更是刷新了历史最高值,达到了1.5万手。此后市场更是一路走低,至今仍未见反弹迹象。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