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股民来说,刚刚过去的周一依然是“黑色”的。“5·19”,这个曾经在15年前创造过股市奇迹的时间节点,一如不久前发布的“新国九条”一样,没能让持续低迷的中国股市“满血复活”。
1999年5月,在席卷中国的网络科技股热潮的带动下,中国股市走出一波飙升态势,不到两个月时间,上证综指涨幅超过50%。次年春节,沪深股市在充分消化“5·19”行情的获利筹码后重拾升势,带来长达两年的大牛市,随后又展开长达四年的熊市之旅。因此轮行情始于5月19日,被称为“五一九行情”。
显然,刚刚过去的这个5月19日,只是三年多中国股市1000多个日子里又一个糟糕的日子。即使它距离《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发布仅六个交易日,但股市表现依然不买账。
就在这一天,上证综指跌回之前的点位,无论是对优先股还是对“新国九条”,A股市场都以“一日游”的方式予以回应。人们不禁发问,中国股市的信心究竟哪儿去了?
事实上,最近三年多来,中国股市在起起伏伏中一路走低,投资者的热情则在“且跌且期待”中慢慢损耗。伴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A股新开户数逐级下滑。中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前一周A股新开户6.4万户,日均不到1.3万户,创出2007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此外,已开户的账户选择“零持仓”的数量近两年也增加了300余万户。
与股市日益冷清相对的,则是银行理财和互联网“宝宝们”的火热。统计显示,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余额从2012年底的逾7万亿元快速增长到2013年底的9.5万亿元,截至2月末,银行理财资产规模高达12.22万亿元。在互联网理财方面,余额宝仅用9个月的时间,就吸引8100万客户,吸金规模达5000亿元,一举超过沪深股市有效账户数。
由此看来,中国的投资者们并不是没有钱投资,而是“用脚投票”,忍痛抛弃了股市,转战其他投资领域。投资者的流失反过来让A股的日子更加难过,进一步打击了市场信心。
很多人认为,自去年底以来,IPO已经成为压制股市的头号力量。的确,孱弱的市场还要迎来数百家新股“来袭”,这样的扩容很容易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但如果说市场是被新股发行吓怕了,似乎也不妥当。就在IPO暂停的一年多时间里,股市依然跌跌不休,即使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19日晚间宣布年内只发100家之后,股市也并未因此明显提振。
中国股市的信心究竟哪去了?探究A股市场低迷的原因,必须放在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转型期这个大背景下。虽然人们对于A股市场是否能够担起“经济晴雨表”的称号仍存争议,但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对股市的影响依然是首当其冲。
中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增速换挡和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增速有所回落必须要付出代价,而最灵敏的股市对此必然做出反应。即便中国经济增速与很多发达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高水平,但在国内经济预期不稳定以及美国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下,中国股市难以独树一帜地走出持续向好行情亦不背离情理。
不过,最令人忧心的还不是经济表现的影响,而是长期存在于中国股市自身的老问题。近两年来,中国股市可谓改革急先锋,措施不可谓不多,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特殊的国情,复杂的市场,让一些有着美好初衷的改革在现实中碰壁,未能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扰乱了市场预期。
尤其是长期以来存在的上市就是为了“圈钱”“套利”的心态和现状,不仅让投资者寒心,更让经济发展受害。
归根结底,中国股市的前景要依托于其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脱离实体经济的股市有如无根之木。反之,无论是经济转型升级还是混合所有制发展,都将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新动力,但这首先需要市场自身的转型。而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求监管者积极推动,也要求包括投资者在内的各类参与者转变理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句话放到中国股市中亦十分恰当。
虽然没有带来立竿见影的好行情,但“新国九条”已然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做出了规划。今年是中国的“改革元年”,人们有理由期待,随着改革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推进,市场面貌必能悄然改变,丢失的市场信心亦能逐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