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各有各难处 近1年18只基金排队转型

2014年05月26日 08:22    来源: 中国基金报    

  或因规模过小,或因投资受限,公募基金正密集上演转型戏码。中国基金报记者根据公告统计显示,最近1年里,合计有37只基金召开持有人大会(A\B\C合计算一只,且不包括传统封闭式基金 、保本转型的常规转型),以修改基金合同,处于基金转型的高潮期。从投资范围等各方面全“变身”的产品达到18只,其背后各有各的心酸。

  短期理财基金:

  缩短运作周期

  目前数据显示,万家14天、鹏华21天、华安双月鑫、光大保德信添天盈等短期 理财产品纷纷宣布转型,转型方向多是缩短投资运作周期。

  最早出现短期 理财产品转型的是 华安基金旗下“双月鑫”,变更为“月安鑫”,运作周期由原来的“双月滚动”改为“单月滚动”。同样,光大保德信添天盈季度理财变更为光大保德信添天盈月度理财,运作周期从“三个月”改为“一个月”。

  万家14天理财基金的转型更为彻底,直接变成万家日日薪货币市场基金,同时修改了基金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投资限制、业绩比较基准、收益分配方式,修改条款均与 货币基金保持一致。

  鹏华21天理财则变更为鹏华月月发,将每隔21天开放改为每月定期开放,略微拉长了投资周期。

  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理财基金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不少短期理财基金规模很小,属于“迷你型”,每个运作周期结束后往往需要再持续营销,对 基金公司来说营销成本太高;第二,目前短期理财基金并未体现出运作周期越长则收益越高的特征,因此运作周期由长变短更有利于投资者。

  除了这些短期理财基金,还有一些债券类创新型产品变身,如华宝兴业中证短融50变身为货币, 长信中短债 产品变为普通纯 债基金,国联安信心增长定期开放债基也计划转型成为普通开放式债基—国联安信心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基金转型可提高两大灵活度,一是基金投资的灵活度,二是投资者申购赎回的灵活度,但背后原因各有自家考虑。

  指数基金:

  一手主动一手联接

  指数型产品是“变身”的大户,大概有7只产品在最近1年内转型,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成为旗下 ETF的联接基金,一是变成主动管理型产品。

  数据显示,广发中证500指数基金、易方达沪深300指数基金、 国投瑞银沪深300 金融地产指数基金、银华沪深300指数基金、大成内地消费指数基金、长盛上证市值 百强ETF 联接、大成中证 500沪市ETF 联接等产品都在最近1年变身。其中前3只产品主要是为了转型成这些公司旗下同类指数的ETF联接基金,优化公司产品线,对投资者没有太大影响。

  而大成内地消费指数基金、 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 联接、大成 中证500沪市ETF 联接的转型方向则发生了较大变化。大成旗下两只指数型产品都变身为主动产品,而且投资方向为新兴产业 ,如大成中证500沪市ETF联接转型为 大成健康产业股票 基金,而大成内地消费指数基金则变身为大成消费主题基金。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联接也类似,近期公告拟转型为长盛 电子信息 主题灵活配置基金,核心变化有两点,一是去指数化投资,进行主动管理,二是瞄上医疗、消费、电子等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的行业。值得注意的是,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联接从成立到决定转型尚不足1年。

  这些指数型产品多数是迷你产品,以转型谋发展。

  QDII基金:

  范围伸缩自如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QDII产品转型不易,但最近1年已经有2只QDII发生转型。戏剧性的是,这两只产品原本都投资亚太市场,但一只范围扩大至全球,一只范围缩小到香港。

  近期广发亚太发布公告,拟将产品修改为广发全球精选,投资范围将由亚太区域扩大到全球市场,基金的投资目标、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和业绩比较基准及其他部分条款也发生修改。值得注意的是, 广发亚太精选 是去年表现最好的QDII产品,收益率超过40%。 广发基金称此举是为了提高资产运作效率。

  但是,汇添富亚洲澳洲成熟市场则转型为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缩小了投资范围,仅立足于香港证券市场布局。

  汇添富给出的解释是对未来港股表现有较高期望,而且议案提出之前已对持有人进行了走访,听取了持有人意见。

  这两只产品的转型更多代表了基金公司对后续市场的态度,不过转型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有待时间检验。

  主动型基金:

  迷你的逆袭

  去年万家 公用事业 宣布转型,接连有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长盛同祥等主动权益类基金宣布转型,背后不少存在规模“迷你”的困扰。

  具体来看,万家公用事业变更为万家行业优选,仍然是 股票型基金,但投资范围有所变化,放宽了行业选择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

  万家基金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行业基本面与发展前景预期的变化,在实际投资过程中,该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投资范围已经滞后于实际的资产管理业务实践,限制了基金管理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金业绩表现,因此决定转型。

  同样在去年,申万菱信盛利强化配置也完成转型,变身为申万菱信沪深300指数增强型基金。

  长盛同祥泛资源变更为主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动性混合基金—长盛战略新兴产业,股票仓位范围也由原来的60%~95%变为0~95%。 长盛基金解释说,主要是基金原有投资方向增长缓慢而更看好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这些产品在转型前的规模大都不足5亿,属于迷你型,有些产品规模甚至在5000万元以下,进行转型显然有做大规模的意愿。转型的方向一般有三个,一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扩大投资范围,二是完善公司产品线,转型为另一种基金品种,三是将投资范围变更为公司更看好的行业。

  一位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主动权益类产品转型极具现实意义,后续将有更多的基金在投资策略、投资范围、投资风格上寻求突破。尤其是成立时间较长的产品,投资标的和策略方面存在一些局限,导致业绩不佳和规模较小,因此有转型需要。 基金一季报据显示,有295只基金产品低于5000万元的“红线”规模,其中不少是主动权益类产品,都可能有转型需求。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