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期货频道5月28日讯(记者 宋沅)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今日在第十一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开幕致辞中表示,按照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部署,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体系基本健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功能逐步发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同时姜洋副主席就下一步工作指出,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期货市场有关各方,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的精神内涵,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发挥市场首创精神,加大拓展期货市场力度,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促进场内场外市场协调发展,建设一个与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的、竞争力强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今年的论坛,首次由上期所和中金所联合举办,这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共同的盛会!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期货衍生品市场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5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相比十年前出台的老“国九条”,新“国九条”有关发展期货市场的精神令人振奋、内容更为丰富,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期货市场改革发展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对于全市场凝聚改革共识、明确发展方向,共同推进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具有深远影响。
过去十年,按照国家“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的部署,中国证监会积极推进期货市场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体系基本健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市场功能逐步发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一是期货产品创新生机勃发。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共上市了33个商品期货品种和2个金融期货品种,目前上市品种总数达到了42个。商品期货方面,覆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和化工等主要产业领域。金融期货方面,实现了权益类和利率类产品的重大突破。截至去年底,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成交金额、客户保证金分别较十年前增长了14倍、48倍、20倍,商品期货成交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前列。
二是市场法规体系不断健全。期货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法治市场,也是一个规则导向的市场。十年间,为适应期货市场快速发展的形势需要,我们在2007年和2012年两次推动修订了《期货交易管理条例》。2007年的修订主要是为发展金融期货预留空间,2012年修订主要是为适应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和原油、国债等品种创新的需要。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条例》为核心,以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主体,以及若干规则细则为补充的法规体系。过去十年来,全国人大财经委积极组织各方力量,推进《期货法》立法工作,去年《期货法》已被列入本届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三是市场监管的制度框架基本建成。从过去以期货公司监管为主发展到目前市场监管和中介机构监管有机协调的监管机制。在市场监管方面,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统一开户、市场监测监控、跨市场监管、稽查执法、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且富有特色的市场风险预警、监测和防范处置的制度机制,得到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专家(FSAP)的肯定。发布了20个规范期货交易所主要业务活动的监管指引,提升了监管的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完善了“五位一体”期货市场监管工作机制以及跨市场、跨部委监管协作机制。这些年来,期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没有出现大的风险,并经受住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考验。
四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能力逐步增强。近年来,随着期货市场品种创新和市场规模体量不断增大,期货市场在实体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一方面,从价格发现看,期货市场通过连续不断报价和良好的流动性,为市场经济活动提供透明、连续和即时传播的价格信息,方便了国民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目前,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导向作用明显,不仅成为宏观经济监测和运行管理的重要参考,并在引导企业生产经营、调节社会供求,降低产能过剩、优化资源配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从风险管理看,期货市场服务产业套保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工业领域,期货市场正逐步成为我国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尤其是价格风险的必备工具,帮助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抵御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冲击,提升其安全稳健经营的能力。农业领域,随着各类宜农期货品种的上市,期货订单农业试点的推广,期货市场为保障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金融领域,期货市场促进了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化,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的上市,满足了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对金融机构管理风险、创新产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大宗商品融资和期货套保机制的有机结合,创新了传统银行业务模式,有效降低了大宗商品融资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金融市场改革,都对积极发展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提出了迫切需求。下一步,中国证监会将会同期货市场有关各方,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的精神内涵,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发挥市场首创精神,加大拓展期货市场力度,着力优化市场体系结构,促进场内场外市场协调发展,建设一个与经济金融发展程度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的、竞争力强的期货和衍生品市场。
一是大力推动市场创新发展。牢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加大期货品种创新步伐,形成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一方面,要扎实推进国际化原油期货市场建设,争取年内推出原油期货。配合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继续推出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研究发展商品期权、商品指数、碳排放权等新交易工具。加大宜农期货品种的研发上市工作,积极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渠道和机制。另一方面,配合国家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适应资本市场风险管理需要,推进其他国债期货品种、股票指数期货品种、交叉汇率期货品种和金融期权的研发上市。
二是改善市场投资者结构。合理的投资者结构是确保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要着力改善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参与期货交易的政策,推动制定银行、保险、企业年金、社保基金等机构参与期货交易的政策,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入市交易提供更多便利。同时,推动取消对产业企业、国有企业等利用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各种不必要的限制,包括信贷、会计、审计和国资管理等政策,为产业企业参与套期保值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在深化场内市场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促进场内场外市场互相补充、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开发符合实际需要的衍生产品。推进场外市场服务设施建设,强化交易报告、数据提供、报价系统、场内集中清算等基础服务。研究发展多层次商品市场,满足实体经济多元化需求。积极推进市场对外开放,在成熟商品期货品种上引入境外投资者,逐步扩大期货保税交割试点范围。
四是加大监管转型和执法力度。坚持以提升市场效率和服务能力为导向,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模式,提升市场公信力和透明度。加强市场运行监管,强化市场风险监测监控、预警以及防范和处置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跨市场、跨境监管,严厉打击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监管执法的效能和威慑力,维护市场“三公”原则,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五是加快推进《期货法》立法。专门的期货立法,是适应市场发展新形势、提升市场发展层次和水平的必然要求。这次《期货法》立法,建议既要对过去发展和监管经验进行总结固化,也要为今后期货衍生品市场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期货法》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各类市场主体、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参与,我们也将积极配合全国人大财经委做好立法相关工作。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