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历经两年的完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的大门终于正式打开。笔者认为,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管理体制从 “摸着石头过河”进化到了制度安排的规范设计,这种规范化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劳动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共享机制,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公司竞争力。
员工持股计划是资本市场基础性的制度安排,是指通过员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方式,建立一种员工可享有企业成长和参与经营决策的利益分享机制,将员工收入、未来收益和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制度安排。
在境外成熟市场,员工持股计划是相当普遍的一种制度设计,很多发达国家都通过一系列法规鼓励企业推行员工持股计划。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为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及有关各方面提供税收优惠,使员工持股制度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目前美国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与退休计划结合,是一种福利计划。
而在我国,对于员工持股计划也并不陌生,早在2012年8月,证监会就发布了《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不过后来并没有发布正式文件。 虽然没有正式发文,但A股市场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现象已经比较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沪深两市共有2000家左右A股上市公司有员工持股的情况,占全部2467家A股上市公司的74.63%。员工持股总股数982.30亿股,占具有员工持股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6.33%,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3.13%。市场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万科事业合伙人制度、张江高科职工持股信托计划、广汇能源宏广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等。
近年来,员工持股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员工劳动积极性和企业凝聚力的一种手段, 越来越受到市场各方的关注,与此同时,员工持股计划的顶层设计也基本明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刚刚发布不久的新“国九条”则明确提出允许上市公司按规定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员工持股计划,这表明真正制度意义上的员工持股计划将在A股市场出现。
对此,笔者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在A股市场推行具有三方面重要意义。
首先,员工持股计划使职工不仅有按劳分配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 还能获得资本增值所带来的利益。对于加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留住公司骨干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员工持股计划可以实现劳动者与所有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可以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挖掘公司内部成长的原动力,从而提高公司对职工的凝聚力和公司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交由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日常管理,促进专业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的投资产品和服务,优化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