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下,信托业以信贷类、通道类为主的业务结构和发展路径难以为继,信托业必须“告别野蛮生长,回归本来面貌”。我们认为,有三大业务是目前信托业转型较为现实的方向。
政策环境在全面趋严。银监会日前下发了被市场称为“最严监管政策”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和执行细则,随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出台。5月3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规范信托、同业、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这一系列政策对信托通道类业务、信托销售渠道、资金池业务等进行了严格的规范。监管机构意在使信托行业脱离信贷职能,回归财产委托管理机构的本源。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各家信托公司都在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来探索新出路。可以预见到,未来的转型之路有三个方向:一是基于私募股权投资(PE)的转型方向,二是基于资产管理定位的业务转型,三是基于财富管理定位的业务转型。
向私募股权投资业务方向转变,严格说来应该属于信托原有核心业务的优化。银监会99号文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鼓励开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推动产业转型。PE直投既符合信托业的功能定位,又能体现信托制度优势。股权投资业务的目标客户与信托客户通常是高度重叠的,开展该项业务可以弥补过去信托公司在PE领域的产品缺失,未来空间巨大。PE直投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一种更为专业化的作业模式,做到对特定行业板块内基础资产的专业化直接覆盖,建立起按照行业划分的资产获取团队,以形成更为有效的总对总合作机制。
资产管理业务未来可能成为更为成熟的信托公司的核心主业。通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培育,中国投资者对资产管理业务日益青睐。在个人投资者方面,麦肯锡2012年高净值客户调研显示,超过60%的受访对象表示愿意在包含信托和私募股权的“创新类产品”上加大配置。随着机构投资者和超高净值个人投资者群体的日趋成熟,他们更需要完善的资产管理服务进行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配置。资产管理的主流化业务是大势所趋,这为信托公司开展这类业务,将其打造成新的收入与利润来源提供了绝佳的历史契机。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优势主要在于较高的产品开发和风控能力,可着力于设计对客户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进行多样化服务和创新。
财富管理方向是信托公司的另一个战略选择。中国个人财富聚集的速度是惊人的,而且从2012年开始有加速增长的趋势。根据麦肯锡的预测,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600万元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到2015年末将达到约200万人,可投资产约60万亿元,而2010年这两个数字仅有87万人和21万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和其他金融产品及服务相比,信托有其特殊性,更多地强调个性化的需求,这使得信托公司在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有着天然的优势。一般来说,参与信托理财的委托人资金规模相对较大,不同的人对资产收益、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流动性的配置要求也不同,如果信托公司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深刻了解委托人对资产配置的需求特点,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空间。这也非常符合99号文提出的“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