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 利好实体经济

2014年07月01日 07:58    来源: 金融投资报    

  将减缓商业银行考核压力,股份制银行受益更多

  银监会30日发出通知,从7月1日起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其中,分子扣除项目增加三项,分母增加两项。业内人士分析,减少分子增加分母整体上将降低商业银行存贷比,将助力银行释放更多可贷资金,中小银行特别是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将更为受益。

  又增三项贷款不纳入

  根据《通知》,在近年已实施的存贷比分子扣减支农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三农”专项金融债对应贷款,以及村镇银行使用主发起行存放资金发放的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基础上,再扣除以下三项:一是商业银行发行的剩余期限不少于一年,且债权人无权要求银行提前偿付的其他各类债券所对应的贷款;二是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小微企业贷款;三是商业银行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外国政府转贷资金发放的贷款。上述贷款具有明确稳定的资金来源,无需相应的存款资金进行匹配。计算分母时增加两项。包括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外资法人银行吸收的境外母行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其中,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是银行的稳定资金来源;外资法人银行相当一部分资金来源于母行存放,将其中一年期以上存放净额计入,可以促进外资银行充分运用境外母行提供的稳定资金拓展业务,支持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此外,目前的存贷比监管按照本外币合计口径进行考核,调整后将对人民币业务实施存贷比监管考核,本外币合计和外币业务存贷比作为监测指标。银监会表示,此项调整将可以有效防范通过本外币转换进行监管套利等问题。

  面对75%的硬性约束,在存款增长缓慢的巨大压力之下,银行对放松存贷比的呼声已久。此时调整存贷比是出于怎样的考虑?银监会表示,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监管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此次调整将有助于商业银行将更多的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实体经济。

  截至2014年1季度末,商业银行存贷比为65.9%,较年初下降0.18个百分点,与75%的上限尚有距离。“对于存贷比的监管,不能一味地紧,但也不能太松,过犹不及,要着眼于管住实质风险。”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次调整体现了银监会的审慎监管理念。鲁政委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已从早期的‘负债方仅有存款、资产方仅有贷款’的状态,发展到了目前资产负债两边都高度多元化的状态,因此,从管住实质风险的角度,需要对贷存比的分子和分母进行调整。而对‘三农’、小微发行的专项债券所发放的贷款,不仅由于此类贷款贷款期限通常短于债券存续期限,而且额度也不大,即使不纳入贷存比,流动性的实质风险也不大。”

  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千呼万唤始出来,存贷比计算口径的调整将对银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中国西部经济与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蒲成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存贷比考核口径的调整,可以解读为一次“松绑”,将刺激金融资本主动寻找产业资本,对银行业和实体经济都将形成利好。“以前,产业发展是自己找钱,金融机构坐等企业上门,此次调整将有利于银行更加积极、大胆地寻找产业资本,无论是对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是好事 。”

  存贷比被业内看作是制约银行信贷投放最大的“紧箍咒”,此番调整将起到多大作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虽然存贷比指标短时期内难以取消,但计算口径进行调整表明,信贷步入实质性宽松,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同时对股市回暖形成良好的资金面环境。财经评论人余丰慧则提出,“虽然没有准确测算过,但此次调整最少可使商业银行增加贷款额度千亿以上,或相当于两次定向降准释放的流动性。”

  鲁政委认为,根据此前的测算,如果全面放弃存贷比指标,在理论上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138bp。本次调整,虽然达到不到138bp,但也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考虑到银行业18.5%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存在,单纯的存贷比指标的调整,并不会让银行业因此就额外增加多少融资,但却能够鼓励融资走“贷款”的正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影子银行的发展动力。

  银监会也表示,将观察存贷比计算口径调整对银行经营行为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对于存贷比出现异动的银行,将视情形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监管套利。同时,银监会将根据《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综合运用存贷比、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和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密切跟踪分析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状况,维护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