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基金被套应先体检后取舍 别盲目进行补仓

2014年07月10日 11:0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一旦所买入的基金遭遇套牢尤其是深度套牢后,许多基民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补仓,越跌越买。孰不知,导致你所投资基金出现大幅度缩水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果不加以认真分析就盲目进行补仓,或者干脆听之任之,结果很可能会越变越糟。因而,当遭遇套牢后,就应对所买基金按照下列方法和步骤进行体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需要搞清楚持有基金的净值出现大幅缩水是否由于市场整体趋势发生逆转所致,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同类基金的表现进行判断。如果同类基金的表现也是大同小异,则需要从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政府现行的货币调控政策、一个阶段以来市场的涨跌表现以及投资者的普遍情绪状态等方面着手分析,以进一步确认市场目前究竟处于下跌调整的哪一个阶段。如果是下跌初期,则必须果断将手中基金卖出;如果是下跌末期,则应在对被套基金进行优劣分析甄别后才可以考虑分批补仓。如果目前尚无法判断,则不妨暂时保持等待观望。

  其二,将被套基金与同类基金进行比对,通过审视比较在相同时间段内的业绩表现,甄别该基金的优劣。如果其业绩排名在同类基金中始终稳居前三分之一,则表明该基金经理比较优秀,理应保留;如果列居中游水平,则可暂时观望;如果其业绩排名总是处于同类基金的后三分之一,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投资者可连续查看其最近几个季度的投资报告,通过审阅分析其大类资产配置占基金总资产比例变动情况和十大重仓股变动情况,以确认是否存在着高买低卖行为或选股能力低下,总是跟在市场后面追热点等问题。

  第三,对于选择投资行业类基金的基民来说,当发现手中所持有的某类基金正在由强转弱,而与此同时,原本表现萎靡不振的另类基金却开始有突出表现,如,自2009年以来,金融地产类行业基金与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在内的消费类行业基金就一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经分析包括政策因素的投资环境也印证了这种变化,则虽然你的基金并不一定就是劣质基金,不但不可以越跌越买,为了提高投资绩效,还应该尽早实施换基操作。

  第四,仔细回顾并审视一下自己在投资该品种基金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在实施买入之前是不是对该品种基金的获利前景感到特别兴奋?完成买入后却总是担心由于趋势逆转导致由盈转亏?一旦真正卖出后又总是对卖出举动感到后悔?总之,只要一想到这一类基金就会感到异常烦躁不安,甚至还对其他品种基金的买卖产生了负面影响,最关键的是,如果每每投资该类品种类似的心理感受都会重复出现,则很可能该类品种基金的风险等级已经明显超出了你的心理承受能力。

  要知道,人在长期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是很难做出客观正确判断的。只要你读过一些介绍国际投资大师的文章就知道了,这些大师都非常清楚“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罗杰斯将主要精力用来研究全球范围内有哪些市场被整体低估,存在投资机会,对个股却很少研究;被尊为股神的巴菲特只投资符合自己标准的股票,对市场短线涨跌不感兴趣,并从不涉足网络科技类股票。所以,不论该类基金当前处于盈利还是亏损,都宜尽早转换为能够同自身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品种。


(责任编辑: 康博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延伸阅读
  • · 广发基金半程稳中趋优      2014年07月10日
  • · 正确运用基金抄底逻辑      2014年07月1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