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安排专项的财政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银行,而中小企业急需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然而,融资难问题一直以来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解决这一难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脚踏实地,采取创造性的措施。
难在哪里
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上跟中小企业自身不足有关,其本身有一系列不利于其融资的因素。并且,在现行的间接融资(信贷)体制中,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同时也锁定了国有商业银行的地位和职责,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承担由政府赋予其的社会、经济责任。掌握稀缺信贷资金的银行更倾向于国有大型企业,从而挤压了中小企业可能获得的信贷资金规模。这就形成了信贷投放领域的“国进民退”现象。
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不高,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目前中小企业所拥有的资产结构特点决定了其无法提供合适的抵押资产,因而很难从银行方面获得信贷支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或保险制度也不健全,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措施,中小企业为了得到资金需付出更多的成本。
信息不对称也是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之一。由于金融交易跟商品交易不同,前者是以信用为基础的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暂时分离或者是在特定条件的让渡,决定这项交易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出资者对资金需求者的信用、能力和投资项目的获利等信息的掌握情况。因此,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及信息的对称性是交易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多方合力破困境
突破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方面,政府应安排专项的财政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对那些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的中小企业,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给予其研发费用相应比例的财政补贴;对那些发展前景良好,但又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提供财政担保,使得可以从金融机构那里顺利的得到信贷资金;对于那些需要重点扶持行业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直接组建投资公司来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股本投资,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高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相对高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如果能够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财政贴息,可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经济负担,激活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也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给中小企业带来的大量的产品订单,并且预付一定的保证金,通过这一方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确保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上的减免优惠是世界各国一贯做法。因此,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支持体系十分必要,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革和完善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一是国家应制定专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税法,切实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二是对中小企业的投资行为给予特殊的税收优惠措施。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三是鼓励和支持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并且给予这些风险投资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
同时要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型银行。各种地区性的中小型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它们具有经营灵活及地利、人缘等方面的优势,是为中小企业提高金融服务的最佳人选。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上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因而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会起到更大的杠杆作用。目前我国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包括城乡信用社等银行类机构,它们的发展是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紧密联系的。由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要重点扶植一些盈利能力较强,规模不大,机制灵活,管理健全,主要是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型银行。
中小企业方面,急需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此来弥补中小企业信用的不足,为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分担风险,这样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和银行间的桥梁。我国应认真研究与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积极稳妥地发展重点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还需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体系,这一体系应包括金融扶持的保障体系、金融扶持的法律体系、金融扶持的供给体系、金融扶持的组织体系、金融扶持的服务体系五个方面。这样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小企业金融扶持体系,不但可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且对于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这一体系,可以使现存的金融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配置。
此外,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开办中小企业融资租赁业务,既是推动我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按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协议,银行拥有租赁物的所有权,加上承租方中小企业融资时提供抵押和担保,这就增强了租赁资产的风险保障系数。
作者单位:皖东农村商业银行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