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国内私募监管太严了吗?

2014年07月18日 08:37    来源: 证券时报    

  证监会近日下发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私募基金的销售行为和投资范围,以及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从事私募基金业务提出了规范性要求。

  意外的是,办法一经发布便被不少业内人士吐槽。吐槽者大多认为,暂行办法让国内私募基金置身过于严厉的监管之中,“私募不得通过公众传播媒体、报告会、短信、微信、散发传单和张贴布告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成了最大的吐槽点。

  某知名财经网站对此进行了网络调查,过半调查参与者认为私募管理暂行办法过于严格,禁止报告会、短信等宣传方式,可能会影响私募发展。

  国内私募基金监管真的过于严格吗?金融发达国家又是如何对私募行业进行监管呢?

  据了解,国外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也主要靠一些较为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规定来保护投资者权益。即便在私募基金最为发达的美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也是极其严格的。对于投资者人数和资格的限制,以及对私募基金发行方法和信息传播的限制,一直是国内外金融监管的共同重点。

  对于私募基金的发行方法,美国相关法律也不允许私募通过报纸、杂志及类似媒体,或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的传播进行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亦不允许通过一般性召集而召开的研讨会或其他会议宣传私募基金。

  但是,尽管有着严格的监管,在美国还是爆发了震惊全球的麦道夫丑闻。

  伯纳德·麦道夫是美国著名金融界经纪人,曾担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董事会主席。多年来,他也一直被认为是华尔街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专家之一。

  就是这个投资专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大量投资者不断注资,并以新获得的投入偿付之前的投资利息,形成资金流。这个骗局维持多年,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他面临着巨额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才遭到曝光。

  诈骗金额超过600亿美元的“庞氏骗局”,让麦道夫受到了150年的监禁惩罚,而他的大儿子马克·麦道夫则因不堪舆论压力于2010年上吊自杀。

  这类对冲基金风险事件浮出水面,让合理透明度的争论被摆上了桌面,而曾经广泛享有监管豁免权的私募基金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也受到比以往更为严格的规范与监管。

  2010年7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签署了《2010年私募基金投资顾问注册法案》,要求很多此前豁免注册的投资顾问也需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提高投资者资格标准,并扩大私募基金投资顾问的信息披露业务。

  私募基金投资确实带有巨大风险性,金融发达的美国尚且谨慎对待,私募基金发展尚处初级阶段的国内又怎能掉以轻心呢?

  (证券时报网 杨卓卿)


(责任编辑: 康博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