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并不稀奇,难的是把自己高人一等的专业知识作为受用终身的方法,实现成功创业,刘英魁就是这类人。
推开一扇很不起眼的黑色木门,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办公大厅便展现在中国证券报记者面前,这样的格局似乎就是刘英魁想营造的一种境界——不用华丽的外面吸引你,但是当你走进我,我可以展示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
刘英魁对佛教研究颇深,无论是给公司起的名字,还是内部装潢,抑或言谈之间,都充满禅的味道,偌大的办公室里也尽是中国传统元素。一个角落的桌案上堆放着写满毛笔字的宣纸,“这些可以让我的心静下来。”在刘英魁创立的集团里,现在有职业经理人为其打理,他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设计师——用IT思维做第三方财富管理产业的设计师。
1976年出生的他算不上创业场上的新兵,但以目前的身家,他是一位年轻的成功者。翻开刘英魁求学期间的履历,说他是个“学霸”级人物一点都不过分:在东北大学计算机系本硕连读期间,拿到多个国家级、国际级奖学金,各类全国竞赛一等奖,IBM小型机专家的资格认证。这些“硬条件”让他在2000年那个创业氛围尚不浓厚的时代,还没踏出校门之时,就创立了第一家公司;到了2006年,刘英魁设立了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中天嘉华财富管理公司。
做第三方财富管理,与其此前的创业经历密不可分。2001年刘英魁看好“移动商务”模式,开发了大型金融企业级短信应用平台,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建立了运营分成模式;2005年,刘英魁的公司占领了中国保险市场82%、基金市场95%的份额。通过与大型金融企业多年的接触,他发现了中国第三方财富管理市场的商机。当然,无论与金融怎样深度融合,刘英魁都是凭借“IT思维”这招必杀技过关斩将,在第三方财富管理这个一贯由金融占据主导地位的领域,他更是喜欢强调自己的“IT基因”。
在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当下,做融入“IT基因”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自然而然地会让人想到互联网“宝宝”、P2P、众筹等。“这是做普惠金融的思路,如果客户群定位在金字塔尖上的少数富裕群体,在精准营销方面融入"IT基因"才是制胜之道,因为有的时候客户自己说的都不见得是准确的,而IT系统可以告诉你真实的全貌。”刘英魁说,在大学读书时,导师的一句话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良好数据+严密逻辑才可能输出好结果,这成为他创业以来恪守的一项准则。
刘英魁的公司有一套自己开发的客户维护、管理系统,这是他引以自豪的地方。现在做第三方理财,大家各有套路,有的是喜欢做大规模,刘英魁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到目前为止,中天嘉华的累计销售额是150亿元,而业内一线公司的年销售规模可以达到1000亿元。“做财富管理,最容易做的就是冲规模,但那样很容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出问题是早晚的事。”他说。
有刚性兑付的存在,其实并不利于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包括最近银监会下发的35号文,在我看来,都是在为打破刚性兑付做准备。只有刚性兑付被打破,才能体现由第三方销售非标理财产品的价值。”他说,中国的高端客户仍然不习惯风险与收益对价的规则,“喜欢高收益、低风险产品,从众心理严重;不过,可贵的一点是,他们的学习能力很强,愿意了解理财方面的知识。比如,现在这类人群已经对PE/VC产品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刘英魁告诉记者,任何行业都要经历五个阶段:成功效应期、群雄逐鹿期、山寨横行期、市场血洗期、强者恒强期,第三方财富管理产业现在就处于山寨横行与市场血洗期之间。要想步入强者恒强期,他最看好两类发展方向的财富管理企业:一是走专业化,二是走互联网途径。
他的目标似乎是两样通吃,“也许就是一个月以后,我们要推出一套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系统。”究竟是什么,他卖了个关子,但记者明显可以观察到他脸上欲说还休的兴奋表情。说到互联网,“IT男”的本性又暴露出来了,这是他骨子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