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自发频现"超低价" 市场化发行尚待试点扩大
今年5月21日,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2104年上海、浙江等10个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 “自发自还”。市场分析认为,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的起航,标志着其市场化融资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8月5日,江西继广东、山东和江苏之后,完成了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工作。从发行结果看,江西此次发行5年、7年、10年期债券的中标利率分别为4.01%、4.18%和4.27%。
作为首次由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自发自还”地方债的样板,江西省债券的中标收益率可以比肩国债,远低于由财政部代发的同期限地方政府债,与已完成该类地方债发行的东部省份也无明显差异。
多位分析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试点阶段的地方债本身没什么问题,可拿到较低的价格理所应当。但比国债还低,说明其中有一些非市场因素在起作用。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扩大,未来各省市的发行成本肯定会出现分化。
“自发自还”地方债再现超低利率
8月5日,江西省财政厅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了 “2014年江西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结果的公告”。公告显示,其中5年期记账式固定利率付息债发行规模57.2亿元,票面利率为4.01%;7年期和10年期品种发行规模均为42.9亿元,票面利率分别为4.18%、4.27%。
据了解,上述三期债采用单一价格(荷兰式)招标方式,8月6日开始计息,8月6日~8月8日进行分销。发行手续费为承销面值的千分之一。
此前,财政部公布,今年4000亿元地方债发行规模内,上海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总规模为1092亿元,并且规定试点省市进行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的五年、七年和10年债券比例为4:3:3。
截至目前,在今年已经完成发债的四个省份中,各省“自发自还”地方债的中标利率基本都到达同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的水平。其中,山东省地方债的中标收益率更是低于国债约20个基点。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江西省此次发行的三期债券的投标倍数分别达到2.43、2.40和2.31。当日的“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显示,5年、7年和10年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9859%、4.1583%和4.2530%。
同时,中国债券信息网当日还公布了2014年第六、七、八期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发行招标情况。其中,第七、第八期分别为五年期和七年期债券,票面利率分别达4.28%和4.5%。从江西省的债券中标利率看,这两个期限品种的债券利率比财政部代发同期限债券利率要低很多。
对于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频现“超低价”的现象,招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毕竟这是第一批试点,只要试点地区能够把债顺利发出来,目的应该就达到了。至于价格回归市场化,还需一步一步来。
扩大试点可解决非市场因素?
“这应该只是一个暂时现象,因为地方债‘自发自还’刚开始试点,各省市的额度都很小,占地方财政的比重都不大。可以认为,试点阶段的地方债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可以拿到比较低的价格。”刘东亮认为,但地方债的收益率比国债还低,说明其中有一些非市场因素在起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各地方政府都和当地的银行等机构打过招呼,鼓励其积极参与投标。
刘东亮还称,地方政府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有两个:其一,要保证首期“自发自还”地方债顺利发行;其二,要努力降低融资成本。既然有了这样一个通过发行地方债进行融资的机会,对地方政府来说,肯定是把融资成本压得越低越好。
“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的扩大,未来各省市的发行成本肯定会出现分化的。”刘东亮表示。
独立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宋清辉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非市场化因素是导致这些地方债发行利率超低的直接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应该追溯到相关机制不合理。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试点范围的扩大,这些非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会降低,但在试点范围真正扩大之前,也只能寄希望于各地相关部门、机构能不折不扣地按市场规则出牌。
“在试点扩大之前,非市场化因素很难有效的控制。既然第一个省已经这么低,那么接下来的省市也不会让中标利率走高。”刘东亮告诉记者,这1092亿元的“自发自还”地方债肯定是要以很低的价格发出去了,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只能看第二期、第三期的试点是不是可以逐渐向市场靠拢。
刘东亮表示,如果下半年经济表现很差,也不能排除扩大“自发自还”试点范围的可能,但更大的概率还是到明年再扩大试点额度。宋清辉也认为,今年底之前扩大试点的可能性已不大,预计明年春天地方债“自发自还”的试点应该会进一步放开。
(责任编辑: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