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倪金节:新增贷款急跌意味着什么

2014年08月15日 07:16    来源: 京华时报    

  □倪金节(财经评论员)

  日前,央行公布了远超各界预期的7月金融数据,让市场大跌眼镜。数据显示,7月份新增贷款仅为3852亿元,比6月减少6941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比6月减少1.69万亿元。

  对此,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解读认为,7月份历来为小月,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尽管7月份确实往往是所谓的“小月”,尽管作别信贷刺激、宽松货币十分重要,但是新增贷款和社会融资的双双急跌,委实让我们有理由担心,货币信贷的投放又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货币信贷骤冷,“宽货币、宽信贷”往“紧货币、紧信贷”的政策组合转向。

  确实,过去五六年间,大部分时间的月度新增贷款都有些偏高,比如8000亿、1万亿时常出现,货币环境回归正常化很重要。尤其是随着M2在过去这几年翻了一番以上,各界吁请货币环境走向正常状态的愿望十分强烈。但如今实体经济低迷,如果再出现信贷和社会融资的急速回落,那经济下行风险只会进一步加大。

  目前,信贷之所以偏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银行的“惜贷”。今年以来,各地房地产市场都出现明显的低迷状态,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风险敞口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产能过剩的行业持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出于控风险的考量,“惜贷”在所难免。

  若“惜贷”进一步加剧,宏观经济的风险开始不断释放,届时再想激活货币信贷,到时候就要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与其重蹈2008年底为了激活信贷而出现的货币政策急转的覆辙,不如未雨绸缪,让货币环境早日回归常态。

  货币环境的常态,既不能是月度万亿以上的新增贷款,但也更不能够是如今信贷骤降的情况。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才是造福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因此,接下来几个月新增贷款能否回暖,直接关乎下半年的货币政策取向。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