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面对制裁俄罗斯加速去美元 美国或因此操纵金价

2014年08月28日 13:08    来源: FX168网站    

  从2011年9月6日金价登顶以来,黄金已经在熊市中待了近3年。但是,美国第3次QE启动,理应刺激金价上涨,然而价格不涨反跌,这种不自然的走势使得外界纷纷猜测,金价是否受到操控。而金价总是在特定价位收到阻击,黄金市场背后政治角力风起云涌,使得黄金市场人心惶惶。近几日,美联储加息受制于美国国债的观点悄然扩散,又给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金价走势不自然 谁是幕后黑手

  如果观察近3年的走势可以发现,金价总在特定价格受阻,而这些价位正逐步压低金价。每一个受操纵区域都竭力阻止金价上涨,而在此之中有更深远的意义。

  第一次金价操控发生在QE3之后,当时金价被压制在1700下方长达两个月,直接将黄金拖入了熊市。而随后的打压击穿了1520支撑位,令金价在2013年4月12日(周五)与15日(周一)仅两天从1564.36暴跌至1350.20,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操控”案例。

  毫无疑问2013年4月16日开始的反弹结束了这一大波打压,5月初金价一度回升至1485上方,但是好景不长,金价很快被压回1400下方,经过近20天的震荡,另一次大跌一路将金价压至1180.20,创下2010年8月至今最低点。

  而受到操控的价格趋势被打乱多空双方都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态度。国际现货黄金曾两次冲击1400无果,而价格波动范围高点和低点都开始不断收缩,进一步引发了投资者的猜测:金究竟是不是受到操控,而操控者究竟是谁又出于什么目的?

  而在金价于2013年8月以及2014年3月2次从遭遇1400水平阻击,随后阻力区间不断下移至1330-1345,直到近期的1325价位。于此同时,去年9月开始直至年末,美元与金价携手下跌的不自然现象,引起了外界新一轮的议论,美国是不是金价受到操控的幕后黑手?

  美国是不是金价受到操控的幕后黑手?

  从欧洲及美国开始对俄罗斯制裁开始,俄罗斯也表现出强硬态度。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8月2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7月俄罗斯共增持近34万盎司黄金储备,总量升至550万盎司(1104公吨),过去5年中黄金储备翻了一倍。

  而中国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中也可以发现,至2013年中国黄金产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远超第二位澳大利亚。但是中国出产的黄金极少流出国内,不但如此,中国还是最大的黄金进口国之一。外媒猜测,中国黄金储量可能已超过4000吨,不过官方公布的数据仍是1054吨,与之前水平持平。

  为什么央行大量增持黄金?外界对此猜测,这是“去美元化”进程加速的标志。那么黄金贬值对谁不利,对谁有利,答案恐怕已经呼之欲出。如果美国试图维护美元国际贸易货币的低位,对去美元化的阻扰是必然的。

  美国8100吨黄金储备在何方?

  1971年8月1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元跟黄金脱钩,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也正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结束。当时美国黄金储备已经从二战结束之后约2万吨降低至8100吨。如果当年那8100多吨黄金现在还在,那么事实上将能够为美联储、华尔街甚至美国政府增加很高的信誉度。

  不过,目前美国的国债大约17.6万亿美元,是这些黄金市场价值的大约50倍,因此出售这些黄金对这些债务而言也不过杯水车薪。当年那些黄金更有可能早就已经不在了,可能被出借被抵押,那么首先这显然将不为人知。甚至,这些黄金更有可能已经被出售了,如此大量的黄金进入市场显然是对压低金价有很大作用的。

  近期美元获得了市场的最大关注,大量资金流入美元,其他货币以及商品市场都黯然失色。当然,美国公布的经济数据转好,美国准备10月退出QE,并且已经在计划加息是一方面的原因。

  巨额国债再添疑云 美联储能否顺利加息

  然而,正如之前提到的,目前美国国债大约有17.6万亿美元,如果美联储决定加息,随之提到的国债收益率会让美国财政赤字雪上加霜。

  今年2月,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曾表示如果年利率增长1%,将会增加300亿美元赤字,如果2015-2024年间年利率再增加1%,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将会在7.904万亿美元基础上再增加1.512万亿美元。

  这也让外界认为,美联储政策或许会很大程度上维持宽松。显然,美联储是知道加息会给财政带来多少压力的,那么近期对美联储向鹰派转变的言论多多少少染上了一丝阴谋的味道。

  但是目前为止,所有对导致金价走势不自然的原因进行的猜测都没有实际证据,而是否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或者说实际并没有什么“真相”,外界只能静观其变。


(责任编辑: 蔡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