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月饼天价酒水少见 月饼不沾腐找回应有味道
今年的中秋,的确是和往年不一样了,天价的月饼、天价酒水少见了,大闸蟹的价格不“疯”了,这些中秋时节的时令消费品,与往年相比,少了许多附加功能,回归了真面目。
在月饼还是月饼的时候,中秋送月饼,传递的是对团圆的祝福,送出的是一份朴实的感情。然而,随着公款消费愈演愈烈,在同样的时节,出现了不一样的送礼情调。以月饼为例,送礼拼包装、拼豪华、拼价格,拼多少“含金量”;送礼的主流群体也变了,公司送政府,下属送上级。花公款不心疼,送月饼无止境,有高档的出来了,低档的身价也涨了,月饼成了面子,成了身份,成了忠心,成了表态……
月饼原来也有档次之分,但不离谱;月饼原来也有送礼传情的功能,但不功利。天价月饼、天价酒水……本来平常的吃喝物什,因为公款消费的刺激、“苍蝇”“老虎”的存在,陡变身份,调高身价。百姓寻常物,成了天价奢侈品。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腐败哄抬了物价,破坏了市场,伤害了百姓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中央多次出台不许公款送月饼的文件后,月饼及其它中秋时令消费品价格不再离谱的原因。起初,有人认为在月饼上反腐是小题大做,太过细致,但现在看来,此举确有必要。月饼不沾腐,中秋才找回了应有的味道。(韩适南)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