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管业,银行在最近十年内“势如破竹”,已经不是秘密。
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国际金融报》记者遇见了浦发银行副行长穆矢。他承认,银行资管在资管行业内已经“有了地位”。“从前,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叫作银企合作。现在,在资产管理领域,银行和各类其他金融企业,甚至和非金融企业基本上在一个起跑线上做生意。银行和自己的客户,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在平等地开展业务,这是银行向自己本质回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的语气里充满了“喜不自禁”的味道。
据国内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国内银行的理财余额已经超过12万亿。除了数量,质量也在不断变化——另类投资、衍生产品等“新玩意儿”也在银行理财投资中出现。“这是结构的重大变化,也是银行趋势的重大变化。”穆矢告诉记者。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穆矢说,20多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不断探索自身的资管模式。商业银行通过委托的关系,为客户提供财产保值、增值服务的同时,也为客户提供风险管理的服务。“商业银行本身是长期经营风险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它比一般的企业拥有更加丰富的经验。”他说。
穆矢告诉记者,要让商业银行的资管业务再上一个台阶,必须“内外”一起发力。“外”,即法律;“内”,即银行内部业务转型。政策的“东风”加上银行内部的业务调整,才能真正加速银行资管的发展。
穆矢坦言,在法律这一块,目前中国还缺少一部实实在在的民商法。“我国有相当多的法律,甚至有很多规范性文件,高级一点的是政府的规章制度,但都不是基于民商法系的法律。这种情况下,很难创设一个完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商业环境”。
“现在,大多数问题出现了以后,大家不是寻求法院的司法救济,而是去上访,觉得这样才有效。我个人的理解是,我们的信访机构工作效率越高,我们的司法系统就越被边缘化,我们就离法制越远。商业银行要真正做到服务于市场,实现‘市场化’,决不能少了法律政策的指引和监督。”
从内部来看,商业银行需要经历市场化的投资转型。“一、从固定收益投资向净值化组合投资转变。固定收益型和类固定收益型投资是市场上面银行理财产品的主体,但现在开放净值产品也越来越多了。二、向主动投资组合的管理转化。三、由单一投资收益服务向综合化市场增值服务转化。”穆矢如此分析。
他说,现在市面上的理财产品主要还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在顾客面前,所以产品的同质化还是比较厉害的。“产品差不了太多,就比收益率。”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资产管理的覆盖领域可以是十分广泛的,从税收、不动产的筹划到养老、风险预算的策略、咨询等。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中国商业银行的资管也可以如此——海阔凭鱼跃。
这个过程需要多长?穆矢无法给出答案。但他预言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随着全球财富的积累,随着中国人财富的积累,这个领域的前景是非常广大的。但我也相信,它发展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伴随着波折和失败。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去努力建设一个好的环境,去迎接银行资管的春天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