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新三板有留住“阿里巴巴们”的三大基因

2014年09月22日 0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从开始路演至正式挂牌交易的过程,中国资本市场被各路媒体口诛笔伐:过度强调历史财务标准、上市门槛高……似乎A股市场没有留住阿里巴巴成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上的一宗罪。

  客观地说,短期内,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或许难以做出革命性改变,即便是注册制也需要有一个过程,但在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三板最有可能留住“阿里巴巴们”,因为新三板具备三种基因。

  首先是具备“包容基因”。零门槛体现出新三板市场的包容性。自2013年1月16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揭牌以来,其零门槛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里程碑式进步。按照规定,满足依法设立且存续满两年;业务明确,具有持续经营能力;公司治理机制健全,合法规范经营;股权明晰,股票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主办券商推荐并持续督导五项基本条件后,企业即可在新三板挂牌。

  运行一年多来,新三板零门槛优势已经显露出一定的优越性,截至9月19日,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司达到1134家,总股本461.56亿股,其中无限售股本161.91亿股;总市值2960.61亿元,市盈率31.37倍。

  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具有覆盖面广、中小微企业占比多、科技含量高等三大特点。目前,挂牌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75%,广泛分布于高端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领域。不少挂牌企业是所属细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特色鲜明,创新动力强劲,成长性良好。笔者认为,上述三大特点体现了新三板对创新、创业、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体现了新三板助力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服务理念。另外,新三板包容性还体现在始终坚持市场化理念和自律管理特色。

  其次是“低成本融资基因”。企业首次挂牌新三板时可向投资者进行定向增发,并配合公开转让,实现IPO的功能。新三板股票融资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程序简化、融资快速、事后备案;股票发行没有财务条件,挂牌企业可以自主掌握发行的全部流程,只需在发行验资完成后提交备案材料,不会因为事前审批而拖延发行进度。二是公司自治、按需融资、不强制限售;新三板对股票发行的新增股份不强制限售,对每次发行间隔也不作强制规定,企业可以实现按需融资。三是定价方式多元化;挂牌企业可以通过路演等方式推介、通过询价等方式确定发行对象和发行价格,也可以与特定发行对象协商谈判确定发行价格。四是认购形式多样化;发行对象除可以用现金认购外,还可以用其他非现金资产认购。

  另据笔者了解,下一步,新三板将发展可转债、中小企业私募债、优先股等融资方式,为挂牌企业做好融资服务。

  第三是具备“翘板基因”。自2013年新三板立市伊始,挂牌企业就对通过新三板转板创业板充满期待,可喜的是,今年以来,监管层已经两次表态有意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之间的衔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于今年5月30日明确表态,正在研究在创业板建立单独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上市。9月12日再次表示,证监会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对于允许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一年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问题,证监会正抓紧研究,力争尽快推出,涉及部门规章修订的,依法定程序进行。

  目前新三板具备的三大基因与创立于1971年的纳斯达克极具相似性,相信在市场化理念的引领下,随着新三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投资者不断走向成熟,未来留住“阿里巴巴们”将不是难事。


(责任编辑: 向婷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