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互联网金融逼传统银行业“纠错”

2014年10月09日 07:1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薛安

  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联合主办的“2014第八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中国银行业:因势而变”为主题,来自商业银行、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共同把脉新形势下中国银行业面对的全新战略机遇和挑战。(中国经济网)。

  伴随着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关于其推高利率、缺乏风控、监管不足等方面的争论不断。从监管层的角度看,关注互联网金融所伴生的风险,担心这些风险会演变成业务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支付便捷度,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消费需求。

  笔者以为,互联网金融能突然间进入公众视野并大有持续兴盛之势,除了互联网企业内在具有的创新精神外,重要原因是目前传统金融业仍然处于垄断地位,压抑了金融创新和客户体验,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去年以来,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增值服务,无疑动摇了中国银行业的活期存款低利率现状,保护了储户的权益。

  互联网金融具有显著的“鲶鱼效应”,一方面,能培育客户通过网上消费金融服务的习惯,增强现代理财意识;另一方面,能激发金融机构反思如何更多利用新技术手段,进一步改善对客户的金融服务。笔者认为,面对由创新推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生态,监管部门强化监管没错,但不能仅靠“限量”的方式堵住风险,更不能以监管之名,行垄断保护之实。发挥互联网金融创新动力,逼传统金融机构自我改革,降低收费、提高服务水平,才是因势利导的明智选择。

  面对风起云涌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者理应对现有监管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哪些并非必要可以简化甚至取消?哪些在互联网技术大行其道背景下,可能出现新的风险点,必须及时跟上堵漏?而互联网金融仍处无人监管的“三角地带”,则凸显出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市场化已对国内现有按主体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


(责任编辑: 华青剑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