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调整还未结束 适当控制仓位

2014年10月20日 08:28    来源: 今日早报    

  上周大盘延续了国庆节后的震荡走势,股指屡屡出现跳水走势,虽然随后都有所回升,但市场重心呈现出持续下移的特征,从技术上看,大盘延续调整走势的概率较大。从周末消息面看,证监会正式发布退市制度,上交所与深交所都发布了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垃圾股炒作之风将受到打击;中金报告称央行将用PSL(抵押补充贷款)再次释放近4000亿元流动性。另一方面,本周有9只新股发行,市场资金面也难言乐观。美股和欧洲股市上周五大幅反弹,外部环境有利。此外,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内容也会对市场产生影响。整体来看,市场调整还没有结束,投资者要适当控制仓位,等待逢低布局的机会。

  放量滞涨调整意味浓

  近期欧美股市主要股指连续下跌,周三更是出现了集体暴跌走势。受此影响,上周A股市场出现了剧烈波动,股指盘中频繁上演跳水走势,虽然随后有所企稳,但整体仍然呈现下跌态势,全周沪指跌幅1.4%,而深成指跌幅则相对较小,为0.73%。权重品种表现相对抗跌,而小市值品种则领跌两市。中小板指全周大跌2.86%,创业板指全周大跌2.78%。在指数及题材股纷纷调整的背景下,银行、券商等金融权重股成为市场的护盘力量,但由于市场资金的谨慎情绪在短期内逐步升温,而且密集发布的低迷经济数据、IPO资金面“冲击波”等多重影响因素接踵而至,市场观望情绪开始上升,市场短期内仍将陷入波动。

  从成交量看,本周成交量再创年内新高。沪市成交9006亿元,日均成交1801亿元,而深市全周成交量更是突破1万亿元大关,两市呈现放量滞涨格局。自今年7月份大盘反弹以来,上证综指、深成指、沪深最大涨幅几乎都超过了12%,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区间内最大涨幅一度超过了20%。根据历史行情来看,指数反弹15%为一个临界点,市场调整概率极大。本轮涨升走势较为顺畅,中间并没有经历获利盘的集中回吐,因此积累的套现压力更大。另外,各大指数均形成了明显的日线顶背离形态,其中沪指、深成指、沪深300指数均形成了MACD日线级别的双重顶背离形态,这种技术上的共振极容易引发空方力量的集中宣泄。上周市场多次启动权重板块试图冲击2400点大关都折戟而返,其主要原因就是技术压力太大。

  退市制度发布影响大

  从周末消息面看,最重要的消息莫过于证监会发布了经过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新版退市制度将在11月16日开始实行,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昨天都发布了新修订的《股票上市规则》。业内分析认为,这将终结A股市场上屡屡出现的“乌鸡变凤凰”的闹剧,对垃圾股炒作之风形成打击,有利于吸引资金投资蓝筹股,对市场构成长期利好,而短期内市场对ST股的炒作将出现分化,那些持续亏损无望摘帽的公司将被投资者抛弃,短期内股价将出现大跌,投资者要提防这类股票的风险。

  再看其他消息,中金报告称央行将用PSL(抵押补充贷款)再次释放近4000亿元的流动性,不过本周将有9只新股发行,市场资金面压力还是很大;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一方面,拥有华丽业绩的白马股更易受到市场主力资金的关注,另一方面,在业绩预告出现“变脸”的公司中,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成为绝对主力,短期内投资者要小心业绩变脸的小盘股;上周五欧美股市大幅反弹,外围市场持续大跌对A股的不利影响将会缓解。整体来看,消息面上可以说是好坏参半,市场将延续自身的内在走势,短期内还将进一步释放调整风险。

  轻仓等待布局良机

  本周市场将有多个重大因素即将兑现。其中包括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披露,这将决定四季度宏观政策的原则和口径。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召开,支持本轮行情的重要利好因素面临兑现。此外,有关沪港通等相关政策也不断出台,上周末证监会发布券商参与沪港通业务试点的通知,如果真如市场预期那样在月底开通,本周也会很快公布。从时间看,本周市场将进入密集的政策观望期。从技术形态上看,大盘短期调整迹象较为明显,市场做空谨慎情绪已占据上风,做多乐观情绪正逐步降温。不过由于改革政策红利依然存在,且降息降准预期升温,因此大盘调整空间也将不会很大。

  在市场热点方面,上周受埃博拉疫情刺激,医药板块表现非常活跃,但其他热点活跃度明显下降,钢铁、航空、高铁等热点板块往往都是一日游行情。医药板块作为防御板块受到资金追捧,也显示市场谨慎情绪升温。技术上看,上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跌破BOLL线中轨,考验30日均线支撑,市场短线走势已经由强转弱。个股走势也将出现严重分化,随着三季报的密集披露,缺乏业绩支撑的高价题材股面临着更大的调整压力,而蓝筹股随着沪港通的临近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短期内看大盘仍将会出现宽幅震荡走势,投资者可以适当调仓换股,尽量逢低布局那些还没有大幅上涨的股票,中线投资者可以关注低估值的蓝筹股。


(责任编辑: 刘佳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