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了25个月之久的美联储第三轮量化宽松(QE)措施10月29日正式宣告终结。至此,美联储自2008年11月以来整整六年里先后祭出的三轮QE“法宝”已被其悉数收回囊中。
在QE终结的同时,美联储政策声明中关于上调基准利率的表态也较市场预期更加乐观,这标志着美国的货币政策乃至整个美国实体经济,正式走出“后危机阶段”。
超宽松政策环境犹存
根据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的货币政策声明,全美就业市场前景已取得重大改善;此外,经济中拥有充足的潜在力量,可在物价稳定的环境下为正在朝着最大就业方向所取得的进展提供支持,“据此,决定在本月终止其资产购买计划”。
同时,FOMC还决定将目前“零至0.25%”的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不变;在资产购买计划终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继续将这一利率维持在当前区间很可能仍将合适。
虽然美联储维持基准利率在当前水平符合市场普遍预期,且正式退出QE在之前已多次“预告”,但这毕竟是美联储又一次回收流动性之举,美国股市三大股指因此全线小幅走低。
巴克莱集团经济学家迈克尔·加彭表示,市场反应是正常的,但美联储终结QE对市场的中期影响还需要继续观察,特别是美联储理事们要在本周五之后才能发表政策解读,届时,任何的措辞变化都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且方向还不确定。但他强调,美联储没有理由在现阶段刺激投资者的情绪。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到2010年3月,美联储首次动用QE,购买总计1.725万亿美元资产。在此背景下,从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的一年间,美股标普500指数上涨了37.14%,道琼斯指数同期也上涨了28.03%,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3.11%上行至3.84%;美元指数下降3.89%。
2010年11月,美联储推出第二轮QE,截至次年6月,再次向市场释放6000亿美元的流动性。期间,美股标普500指数最大涨幅达到28.3%,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2.67%上行至3.18%;美元指数下降2.58%。
2012年9月,美联储第三次推出QE。美国股市也在此期间屡创新高,仅标普500指数在2014年创出新高点位的次数,就高达38次;同时,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82%上行至2.34%;美元指数上升8.49%。
数据显示,在首轮QE释放一年后,美国经济增长率从一年前的-6.7%增至3.9%;而在第二、三轮QE以及期间的“扭转操作”连续作用下,过去四年16个季度里的美国经济,除今年第一季度因恶劣天气影响而下滑外,全部实现增长。
事实上,除了就业市场状况仍不太理想之外,美国其他各项经济指标都已基本恢复到危机前水平。
美联储悄然转向“鹰派”
需要指出的是,FOMC货币政策声明并没有对美国最为关注的就业和通胀目标做出定性判断,反而是在强调“目前超低利率水平在资产购买计划终结以后的很长时间里继续适用”的同时,强调“如果未来获得的信息表明,朝着FOMC就业和通胀目标所取得的进展快于FOMC目前预期,则上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的发生时间很可能将早于当前预期。相反的,如果这种进展慢于预期,则上调目标区间的发生时间很可能将晚于当前预期”。
对此,渣打银行分析师托马斯·科斯蒂尔格指出,声明中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走向的说法看似倾向“鸽派”立场,实际上标明了美联储未来将根据包括就业和通胀数据在内的经济指标调整政策的灵活性,从这一点上来讲,美联储内部货币政策观点向“鹰派”的转变已悄然开始。
根据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FOMC内部针对本次决议投票的结果是9比1。另外,声明中关于“就业市场闲置产能很多”的措辞调整为“就业市场未被利用的资源正逐步减少”。
美联储显然是希望兼顾当前市场感受和未来政策空间。在美国经济增速总体平稳有力的背景下,眼下欧洲经济前景黯淡和部分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放缓状况的持续时间,某种程度上将左右美联储选择收紧货币政策的具体时点——美国国内流动性松紧程度与外围市场之间的平衡关系,毫无疑问也是美联储做出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