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来,同比增速1.6%创下56个月新低的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很可能还不是底,《经济参考报》记者综合多家机构预测,10月CPI同比增速很可能会落在1.4%到1.5%的区间内,再次创下新低。分析人士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普遍面临通货紧缩威胁,这种压力对中国的影响正在日益加深。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称,根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同时由于10月翘尾因素约为0.2%,比上月继续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初步判断10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3%至1.5%左右,取中值为1.4%。
海通证券宏观债券首席分析师姜超表示,10月最后一周,猪价、菜价跌幅扩大,食品价格加速下行。10月商务部、统计局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分别为0.4%、0.8%,预测10月CPI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5%。10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回落至50.8,显示制造业景气度并不乐观,印证10月宏观和中观数据依然低迷。由于猪价大幅下跌,我们预测10月、11月CPI同比增速或连创新低,10月降至1.5%、11月降至1.4%。
首创证券宏观分析师蒋成杰认为,10月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扩大,非食品价格中居住类价格涨幅也可能回落,预计10月CPI同比增长1.5%。国金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治平称,他们高频追踪的价格、产出、融资利率等反映,当前消费物价与工业价格均处于下滑趋势之中,预计10月CPI同比增长1.4%。
部分机构分析师认为,连续走低的CPI同比增速预示着中国经济存在通货紧缩的压力。这些分析师们还认为,中国现在面临的通货紧缩威胁,与全球经济变动密不可分。资料显示,从欧元区,到以色列,再到日本,低通胀正在席卷全球。彭博数据显示,在2015年通胀预期下滑最大的10个国家里,有8个国家要么已经处于通缩之中,要么正在致力于让本国货币贬值。
鉴于全球通货紧缩阴影对中国影响加深,市场认为可以考虑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认为,中国9月CPI增速大幅放缓和PPI持续负增长意味着中国的通货紧缩风险持续上升,因此货币政策需要进一步放松。
不过当前尚没有机构明确判断中国将会发生通货紧缩。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刘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如果我们严格地从统计数据来看,近年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似乎并不明显。但是不能简单从数据统计来解释这个现象,真正的问题是它的成因非常复杂,包括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中的成本上升和对国外原材料的依赖等。这些因素都是结构性的和深层次的,短期里靠宏观政策解决不了,所以整个社会从政府到居民对通胀预期值的担心程度都比较高。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认为,10月大部分食品价格增速都较9月有所减缓,但这种回落主要来自于季节性因素。从两个周期性食品主类来看,粮食价格的环比增速仍在一个偏高区域,短期的异常天气现象或将使得粮价成为CPI上涨的最大正面力量。而肉类价格将先下后上,在明年一季度形成“V”型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