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同步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

2014年11月15日 13:21    来源: 证券日报    

  供给与需求,是价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包括黄金、白银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与这两点因素密切相关。而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已经逐渐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中体现出自身的影响力。不过,目前来说这种影响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上。

  事实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中国,其他新兴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同样负有责任。而国际大宗商品持续走低根本原因是产能过剩与有效需求之间巨大的缺口,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对于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前些年,中国在国际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问题上没有太多发言权。直到最近两年,国际市场才开始真正直面来自中国的声音,其中最为显著的例子就是铁矿石。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北京周边的重污染企业停产减排。受此消息影响,澳洲铁矿石价格大跌,铁矿石交易接近崩盘。虽然这个说法有相当夸大的成分在其中,但是与前几年的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同样是铁矿石的进口问题,在2010年,中国钢企与三大矿企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几乎以全面失败而告终。运行多年的长期协议定价机制被打破,逐渐改为更加灵活的短期定价机制。这样一来,就全面推高了中国钢企的生产成本。这种例子在2010年前后几乎在所有大宗商品品种上上演,而当时的中国也经历了加入WTO以来最为严重的输入型通货膨胀。

  不过,目前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三大矿企——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的铁矿石售价全面下滑,来自中国方面的买家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归根结底,这是供过于求的表现。历史上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基本上在经历了长时间的牛市之后于2006年达到第一次峰值,而国际黄金价格与国际白银价格也于2006年达到了当时的历史新高,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信贷消费的历史性增长所引发的巨大需求。以中国房地产市场为例,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再合适不过,因为房地产行业上游产业链涉及到70多个产业,基本涵盖了除农产品外所有的大宗商品品种。

  中国房地产市场信贷消费模式的启动开始于1998年5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随后便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黄金时代。而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由此开始连创新高,房地产产业链中涉及到水泥、钢铁、塑料、铜铝铅锌等大宗商品也因为投资火爆而不断走高。到了2006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信贷消费在全球范围内遭到遏制。而同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黄金时代以来最为严厉与密切的政策调控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开始呈现回落态势。

  不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在经历了2006年后的小幅走低之后再度全线创出新高。其主要原因在于2006年的信贷消费泡沫破裂后,大宗商品需求放缓价格下跌,而到了2008年全球范围金融危机爆发,各国政府为了拯救经济开始滥发货币刺激经济,其中典型的就是中国的“四万亿”计划,即通过大量政府引导的投资项目来刺激经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政府与各地方政府的投资总额实际上超过了10万亿元人民币,而来自中国方面的巨大需求再一次推高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而国际黄金价格与国际白银价格的历史性高点也出现在金融危机后的2011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昔日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今日的输入型通缩埋下了种子。为了满足来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需求,大宗商品的生产商们纷纷扩大产能,各类各样的矿山矿井纷纷勘探出来并全力开采,那也是各种矿主最为风光的几年。但是政府引导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像是兴奋剂,一时作用,后患无穷。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逐步退出,大宗商品生产商们愕然发现来自全球的有效需求远远低于当前的产能。

  笔者认为,中国已经是当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以实际购买力总和来计算的话,中国几乎等同于美国。来自中国方面的供需影响将会越来越明显的体现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上,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也将逐步争夺包括黄金定价权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届时,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将会倾听中国的声音。


(责任编辑: 宋沅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