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是沪港通开通的首个交易周,但A股表现显然低于市场预期,虽然周一沪指开盘创出反弹新高,但随后更多的还是呈现出整固的走势。盘面呈现较为明显的结构型特征,大中小市值品种运行风格持续分化。笔者认为,虽然央行在周末采取了不对称降息的政策,确实对A股形成一定的利好,但市场同时也面临着经济数据回落以及新股的集中发行等负面因素的冲击,多空因素相互交织作用下,2500点附近仍有宽幅震荡的要求。
不对称降息的举动无疑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缓和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的问题存在正面的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本次的降息更多的属于金融改革,尤其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在当前经济处于较为明显的通缩状态,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推出,其正面的影响可能相对有限。再退一步来讲,即使其正面作用明显,历年来的规律也是货币政策调整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一般在一个季度甚至半年后才会得到全面的体现,因此,对于A股而言,就此站稳2500点大关的可能性并不大。
此外,经济数据回落对股指形成的负面冲击可能将逐步显现。一是最新公布的汇丰PMI数据显示,11月的汇丰制造业PMI指数已经降至50%的枯荣线,同时创出6个月新低,因APEC会议的举办而暂停北京及其周边河北、山西、山东等省逾千家企业生产固然是拖累数据的部分因素;但就分项数据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就业指数的疲弱仍表明经济下行压力开始加大,整体经济仍面临着较为明显的需求不足问题。二是对于经济拉动存在明显作用的房地产尚未出现明显的回暖迹象,尽管在管理层前期确实出台了一些“救市”政策的刺激下,楼市的成交量出现小幅回暖态势,但持续性仍需观察,而供应端的情况并不乐观,房地产投资增速仍处收缩状态,待售面积也并未明显减小,中短期来看,地产行业对于经济的贡献作用实在较为有限。对于A股而言,前期的反弹一定程度上还是脱离了宏观经济等基本面的支持,在沪港通、APEC会议等利好兑现之后,股指运行需要以震荡整固的方式反映基本面的状态。
回到上周的盘面运行来看,各板块走势的持续分化也意味着做多合力呈现持续的松动状态,同时热点也有所涣散,此前明显的板块效应和赚钱效应有所减弱。一方面,前期领涨的权重股步入震荡走势,虽然券商板块继续活跃,但银行等金融板块出现一定的回落,此次不对称加息的消息更是对银行股存在负面冲击,加上石油、石化的走势也有转弱的迹象,对于指数有较大的拖累。实际上,在供求关系还处于较为紧张的背景下,缺乏大规模的流动性支持,权重股本身也并不具备发动大幅反弹行情的基本条件,在沪港通这一直接利好得到兑现之后,市场的抛盘自然也逐步增多。
另一方面,中小市值品种方面,虽然盘面上不乏高铁、核电、电子支付等题材概念股反复活跃,但对于人气的提振作用已经不如此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流转方案出台之后,海南橡胶、亚盛集团等受益的龙头品种不涨反跌,更是表明当前市场的做多信心已经开始减弱。整体来看,板块之间的差异性更多的还是反映出经历前期的普涨之后,主流资金开始逐步的调仓换股,而这个过程也难免使得股指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
供求关系方面来看,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管理层表态将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其中对于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的表态使得市场对于IPO注册制改革的预期增强,也加大了未来融资规模持续上升,资金面压力加剧的担忧情绪。虽然注册制在未来的实行未必意味着短期内大批新股集中发行,毕竟管理层会适当控制发行的节奏,但就当下而言,本周11只新股的批量申购 ,预计可能冻结资金量接近1.5万亿的情况仍会加剧短期的供求矛盾,无形中也将加大股指持续走强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