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降息之后,下一步会是降准吗?

2014年12月04日 10:07    来源: 农村金融时报    

  本期执笔 苏竞翔

  【农村金融时报】

  A股连日的大涨表明了市场对于央行时隔2年再度出手降息的态度。

  央行近日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稍早几日刚刚出台了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融十条”,加上之前市场大都仅仅预期央行会再次启动降准,因此,此时宣布降息多少令人感到决策层对提振实体经济透露出些许迫切。于是,对于货币政策转入宽松周期的观点开始四起,人们开始预测下一步央行是否会降准。

  事实上,针对实体经济层面“融资难、融资贵”的强烈感受,央行已先后拿出包括定向降准、抵押补充贷款(PSL)、常设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工具进行干预。通过一系列操作,不仅对实体经济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了流动性,也对货币传导机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构。而此次降息,更多应被视为是央行正在打造“短期利率走廊+中期利率指引”的货币调控政策新框架,通过对利率价格的影响,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压力。同时,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调整也向利率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

  但就此得出货币政策已转为全面宽松的结论有些偏颇。

  必须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物价涨幅总体呈回落态势,央行需要根据经济基本面的运行态势进行微调,保持适当的实际利率水平。同时,当前流动性整体充裕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源更在于金融机制上。全面宽松非但未必能够直达“患处”,也存在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我们认为,此次降息只是央行在保持政策定力的基调下,为缓解实体经济层面“融资难、融资贵”所采取的众多微调手法中的一步,并不应简单理解为宏观货币政策方向发生了根本转变、全面刺激已经启动。

  相对于降准后流动性走向依旧存在不确定性,降息针对“融资贵”所能起到的作用将更为明显。然而要根治“融资难、融资贵”顽疾,还需要央行以及其他顶层设计部门共同对整个金融机制进行梳理。

  在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轨迹之后,我们不应该过分去关注传统的调控指标,一些制度上的改变更能从根本上去影响企业融资的成本和可获得性。所以,与其猜测下一次是要降准还是降息,不如尽快让存贷比监管以及合意贷款管理等制度得到更合理的安排,把金融资源的配置权归还给市场本身。


(责任编辑: 蒋柠潞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