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四板应从新三板汲取 三方面的经验

2014年12月06日 07:48    来源: 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四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底座,应定位于培育小微企业,为新三板输送优质企业

  10月底,齐鲁股权交易中心首批8家挂牌企业集中转移对接新三板。之后,其他区域股权市场(亦称四板)也跃跃欲试,筹划挂牌企业批量转板事宜。四板企业转板至新三板,现在是个别现象,未来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其转板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强化了四板重复建设的印象,四板应如何发展,这些均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亟待理清的问题。

  企业转板一方面是自发行为,另一方面是四板的推荐,无论怎样,均说明目前四板的竞争优势不如新三板。企业从四板转向新三板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四板挂牌企业的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而新三板可以突破这一限制。第二,四板市场交易不活跃,不利于创始股东通过出售股份而融资,而新三板做市商制度大幅提升了交易的活跃度。第三,相对于新三板,四板的融资渠道较少,挂牌企业获得的融资金额较少。第四,新三板运作更加透明、规范,服务水平更高。

  未来如果四板企业转向新三板成为趋势,由个别转板演变化批量转板,是新三板之福,还是四板之福?这取决于四板与新三板之间的转板机制是否顺畅。在没有正式的转板机制之前,转板只说明了新三板的吸引力。在推出转板机制之后,转板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四板培育工作的肯定。四板可以运用挂牌费用和管理费用的优势,吸引挂牌企业进场,培育后推荐至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和推荐企业数量将成为四板之间竞争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企业从四板转向新三板,还是四板被质疑为重复建设,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四板存在发展困境,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好了,企业将愿意留在四板,市场对四板的质疑也将逐渐消失。那么,四板应当如何改进?笔者认为,应遵循从易到难的步骤,逐步完善。在短期内股东人数和交易制度限制很难被解除的前提下,四板最直接的学习对象是新三板,需从新三板的发展汲取经验。

  第一,市场规则公开化。目前大多数四板市场开设了专门的网站,公布了法律规则、业务规则、监管规则等,并公布了挂牌企业的相关信息,方便社会各界了解市场情况。不过,一些市场公布的规则非常有限,只公布了总体性规则,没有公布具体业务的执行细则,不利于企业和投资者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四板应学习新三板,除了公布大的指导性规则外,也公布具体业务的执行细则,比如某个阶段所需费用、办理周期、办理条件等等。

  第二,加强与商业银行的合作,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企业到场外市场挂牌的首要目的是融资,其次才是规范公司治理,场外市场服务质量的最重要体现即为企业提供的融资渠道和数量。新三板与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为挂牌企业间接融资提供了诸多便利。目前四板企业融资主要靠私募债和股权质押融资,而通过四板获得的银行贷款相对较少。四板市场需在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加强与本地银行的合作,增加间接融资的渠道和数量。

  第三,及时主动地披露信息。四板可以借鉴新三板的经验,做到运营过程的全公开,即定期公布在审企业情况,包括数量、公司名称、审查阶段等等,并在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媒体见面会,直接回应投资者和企业关心的热点问题。

  当然,随着区域股权市场之间的竞争,一些优势不突出的市场未来可能将不得不与其他市场联合。随着挂牌、展示、交易等技术平台的联网,企业在不同市场挂牌的差异将逐渐变小,区域股权市场的地域特点将逐渐淡化,市场分割的现象将自动消失,市场对四板的质疑也将逐渐消失。

  在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之前侧重于发展主板和创业板,金融危机之后,新三板和四板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为止,政府尚没有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进行分别定位。笔者认为,场外市场的整体功能是培育并输送优质企业,四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底座,应定位于培育小微企业,为新三板输送优质企业。而培育企业的关键在于融资支持和运营支持,四板需遵循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学习新三板的经验,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师,中国社科院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 马欣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