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日的暴跌只是一种’风险提示’,市场真正的风险或在股指再创新高后出现。”昨日,有私募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昨日,市场在小盘股先动、大盘股后动的推动下,迎来了久违的普涨行情。短期来看,在场内外资金的共同推动下,这种普涨行情或将持续一段时间,从而有利于股指再创新高。
不过,正如市场普遍担心的,12月9日的大跌来自于市场对去杠杆化的担忧,而监管层的去杠杆化未必会戛然而止,市场风险或在股指创新高后出现。
缩量明显 对权重股分歧加大
在昨日的普涨行情中,市场缩量明显。截至收盘,沪市成交5350亿元,深市成交3262亿元,两市8612亿元的成交额较前一日的12665亿元缩减了32%。
记者统计后发现,昨日市场大幅缩量主要是受两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中小盘股虽然昨日反弹力度大,但由于前期连续下跌后,抛压并不明显,因此普遍出现了缩量反弹;另一方面,经历了前一交易日的大幅杀跌,银行、石化等权重板块昨日迎来了抄底资金。不过,由于反弹力道远远达不到阳包阴的可能,高位套牢资金尚没有割肉出货的想法,这使得权重股也普遍呈现出缩量反弹态势。
由于权重股并没能很快收复失地,且普遍缩量反弹,这必然导致大盘在高位形成震荡。实际上,随着昨日的调整,市场对以金融股为首的权重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是否已经到位的分歧越来越大。
星石投资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玲认为,经过近期大幅上涨之后,A股蓝筹股的估值水平依然处于历史底部,仍有上涨空间,成长股已经为蓝筹股树立了标杆。
然而,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则撰文认为,此轮银行股的估值修复过程已经结束,从10月22号基点到目前高位,银行股整体上涨了45%,超过30%的部分都可能只是“风”吹上去的。与当前的利率水平和债务周期调整的进程并不相符。
新高可期 警惕去杠杆化
昨日,沪指惯性下跌后触及10日均线,而就在10日均线的支撑下,沪指出现了反弹,这使得近两日的调整犹如教科书论述一般“完美”。不过,9日急跌造成的影响恐怕很难在短期内消除。
“后市在普涨行情的带领下,股指还有可能创出新高,但市场酝酿的风险也会更大。”有私募基金经理如此向记者表示,参考此前的走势,任何头部都不太可能是单针见顶,由于中小盘股又开始活跃,同时权重股依旧能够吸引场外踏空资金借调整而进场,后市股指缓慢地收复失地创出新高的可能性很大,但股指创出新高之后,市场风险就更大了。
该私募人士认为,近两日的走势似乎有再次翻版2006年5月走势的可能。2006年5月16日沪指也是在创出盘中新高后“跳水”,日跌幅达到3.06%。而随后两个交易日,沪指出现大幅震荡,但始终没有跌破10日均线。之后第三个交易日,沪指大涨2.61%,几乎将前期失地尽数收复。随后沪指又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杀跌。紧接着,沪指又用7个交易日再创新高,但随后便出现了日跌幅达5.33%的暴跌。
值得注意的是,去杠杆化的风险不得不防。
昨日,有媒体报道称,随着近期股市暴涨,已经有传统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P2P平台也陆续涉足股票配资业务,通过自有资金或其他对接资金渠道,以高杠杆形式为客户提供大量资金进行股票投资。
而越来越多的高杠杆性质的资金进场,必然导致风险急剧增大。
刘煜辉以近期最牛的券商板块为例指出,券商股目前的估值与其业务模式的内涵并不相称,今年券商业务的主要贡献来自于融资业务的暴涨,以及融资带动的交投活跃,加杠杆引致的息差收入是其主要增长点。跟前两年银行加杠杆的过程没什么本质区别。“凭什么同一个业务,券商卖得要比银行贵3~4倍?”
刘煜辉视债市“降杠杆”是金融加杠杆政策见顶的信号,如果金融继续加杠杆,中国的利率下行就会面临越来越大的脆弱性。“短期内金融加杠杆见顶,或政策见顶,券商目前的盈利模式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
刘煜辉认为,“估值修复”阶段可以发挥主攻手作用,银行、保险目前属于对利率中枢的下行和尾部风险降低的滞后认知的一次性爆发,这属于“扫盲行情” ,但“修复”毕竟只是“修复”,它不可能成为市场的永动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