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数据显示——
今年经济具备保持中速增长条件
2015年1月1日,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同时出炉。数据显示,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1%,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1%,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
有关专家表示,两个指数“一落一升”,反映当前我国各产业增速此消彼长和经济结构优化的态势。2015年,我国经济具备保持中速增长的条件,应加快进行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制造业PMI微高于临界值
12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仅微高于荣枯线临界值,但降幅收窄。从分项指数看,与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外,其余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
“我国制造业保持稳定运行的基本态势,但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分析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工业品出厂价格继续下滑,相关行业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生产和订单受到一定影响,是PMI回落的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12月份,生产指数为52.2%,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影响PMI回落0.08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影响PMI回落0.15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总经济师陈中涛分析说,临近年底,各地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力度,企业加快结构调整和企业重组步伐,加之部分企业为压低库存控制生产,影响了生产指数的下降。而新订单指数的回落,一方面反映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供需不对称,批量化粗放式生产方式与“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产需脱节,企业接单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型企业PMI连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分别为48.7%和45.5%,表明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不少困难。一些小企业反映资金紧张矛盾加剧、接单困难、产品价格上不去、效益差等问题。由于市场环境已经出现明显变化,但企业自我调整尚需要时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下降。
不过,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指数波动较小,在48%以上保持稳定,表明就业形势良好,经济运行仍处在合理区间。分行业看,食品及酒饮料、纺织服装等行业订单增加,生产加快,元旦、春节效应开始提前释放;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新订单明显上升,新订单指数升幅达到两位数,显示基建投资、铁路建设加快,对经济增长将形成一定支撑。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说,PMI指数走势表明工业增长仍呈下行状态,但势头趋缓。不过,企业去库存活动开始减少,外需拉动作用有所增强,预计未来市场需求总体趋稳。综合判断,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由降转稳的过程中。
非制造业保持较快发展
1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继续小幅回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非制造业经济延续上升趋势,特别是服务业经营活动和市场需求增速均有加快,节日消费特点突出,带动零售业活动和相关邮政快递活动保持活跃,拉动内需增长。
赵庆河认为,2014年以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显现,促进了下半年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势平稳。其中,零售、电信、互联网软件、邮政快递等行业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
各单项指数也进一步印证了当前服务业发展态势的判断。12月份,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在手订单指数和存货指数与上月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较上月上升2.6个百分点;其余各单项指数呈现下降,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
从就业看,去年以来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稳定在49.0%左右,整体水平高出制造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武威分析说,服务业活动持续活跃推动了从业人员指数实现连续两个月小幅上升,反映服务业对稳就业的作用相对显著。
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份,非制造业投入品价格指数和销售价格指数延续回落趋势,特别是服务品价格指数回落意味着市场的通缩压力在增大,国际主要商品价格持续下行也加大了通缩压力。蔡进表示,我国仍应注重防范通缩风险,但也要把握力度,防止价格剧烈波动,保持价格的稳定可控。
适时适度用好政策杠杆
在赵庆河看来,12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指数的“一落一升”,表明制造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仍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而非制造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总体上看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在稳步推进。
“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有利条件。”陈中涛分析说,加快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将促进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成长。我国在许多领域仍需加强投资,随着更多投资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进一步确立,投资增速有望在16%左右保持稳定。
武威则认为,尽管服务业活动在短期内无法明显提升经济增速,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受益于改革和发展的信息、旅游、文化消费等新兴服务业仍将会有较大发展空间;在“一带一路”、新城镇建设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推动下,基础建设需求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望强化。
此外,我国许多企业在创新经营模式、加强和完善内部管理方面都有许多新动作;原油、矿石等能源、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只要对经济形势把握准确,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路,对政策措施运用得当,宏观经济保持中速增长是具备的条件。”陈中涛认为,当前必须加强社会预期引导,增强经济发展信心,避免社会上产生经济持续下行预期,对企业生产、投资等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政策失灵,市场启动缓慢。同时,要结合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地运用货币政策杠杆活跃经济、增强信心;财政政策要创新工具和手段,发挥好更为积极的作用;及早做出计划,分步骤、有秩序地加快实施相关项目,使之尽快发挥好稳定经济的支撑作用。(经济日报记者 林火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