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卷款跑路频发 预谋作案诈骗特征明显
——揭秘行骗10多个省区市的投资骗局
新华网合肥1月6日电(记者程士华、赖星)近期投资公司卷款跑路事件在安徽、江西等多地频发。记者调查发现,这类投资公司利用高息吸储伺机卷款潜逃,预谋作案集资诈骗特征明显,且呈现蝗群式迁徙,行骗足迹遍布全国10多个省区市。
专家认为,这类违法犯罪行为利用了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注资门槛降低便利,暴露出了民间金融领域的监管新盲区,亟待对政府有关行政职能部门明确监管职能、责任及范围,尽早堵住监管漏洞。
投资公司卷款跑路频发,预谋作案诈骗特征明显
近期安徽合肥、江西南昌等地发生多家投资公司卷款跑路事件,如合肥的言诚鼎投资公司、安徽锦绣投资管理公司、鑫圣德投资公司等。记者在安徽锦绣投资管理公司门前,玻璃门上贴着“告示”,称为符合相关部门案件调查条件,更为挽回投资者财产损失,请投资者带着与锦绣投资签订的合同,到蜀山区经侦大队报案。另外还有召集债权人集合的讨债告示。
鑫圣德投资公司受害者琚某某说,她和很多受害人都是先通过街头传单了解到这家公司的,公司业务员宣称收益高无风险,然后频繁打电话,还请客吃饭。她上网查了这家公司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等信息,还特意给这个公司投资的项目打电话确认过,感觉应该比较靠谱。
记者从合肥市工商、公安等部门了解到,此类投资公司倒闭的背后,预谋作案实施诈骗的主观故意比较明显。一方面,这些投资公司登记注册时间比较集中,2014年春夏以来集中在合肥市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另一方面,行骗手法极为类似,不法分子先是空报注册资本2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非法吸收资金达到一定数额后,原公司法人或者将公司全盘卖出,变更股权抵押给他人,抽出资金;或者临近兑付本金前突然失联。目前已经发现波及投资人员多达800多人,累计涉案金额5000万元。
另据南昌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南昌市公安局对15家同类投资公司开展秘密查控,在时机成熟后突击查处,追回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3000余万元,查封取缔涉案的投资管理公司15家,抓获7名主要犯罪嫌疑人。
披合法外衣高息吸储,行骗足迹遍及10多省市
据南昌、合肥等地参与侦办投资公司跑路案件的民警介绍,近期频发跑路的投资公司案件,其操作手法很有欺骗性,行骗足迹曾密集出现在江苏、新疆、江西、辽宁等10多个省区市。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打着投资理财幌子的骗局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打着所谓“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的公司,宣称的年利率在14.4%至18%之间不等,普遍打着为河南省的一些企业融资的幌子,有的甚至直接编造虚假投资项目,与投资群众签订3至6个月不等期限的借款合同,并承诺资金担保及代偿责任,吸引社会公众进行投资,其中受害者多是老年人。
二是披着合法外衣非法行骗。记者从工商、公安等部门调查了解到,犯罪嫌疑人利用设立公司不需要注册资本金门槛的便捷,虚报高额注册资本金,然而实缴金额极少甚至为零,轻易就可以在工商部门完成注册。
三是法人代表及骗局幕后控制人多出自一地——河南洛阳伊川人。公安机关调查了解到,已经出现老板卷款失联的10家投资公司,其公司注册登记的法人代表、股东均为河南洛阳伊川籍人员。此类案件中,同户籍犯罪嫌疑人相互传授犯罪手法,容易产生模仿效应和衍生案件。
诈骗呈蝗群式迁徙,专家建议在册启动排查堵住漏洞
随着新公司法的生效,注册公司变得简单快捷,不可避免,一些不法者就会乘“机”而入。但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事件高发相比,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相对滞后,监管新盲区亟待补位完善。
据合肥市工商局统计,2014年以来,随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推行,投资理财中介机构呈爆发式增长。2014年新登记的投资管理公司达1532户,占现有投资管理公司的42%。在此类市场主体增长的同时,投资公司涉及非法集资案件也在增长。根据合肥公安的统计数据,今年以来投资公司涉及非法集资案件有20起。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汪芹认为,目前,国家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放宽管理,但很多企业就利用这个“空当”,钻法律空子。
据安徽省金融办综合处副调研员赵海龙介绍,目前地方金融办、银监等金融监管部门都没有参与对投资公司的审核。建议尽快明确对这类投资公司的监管,堵住监管盲区,防范金融市场风险。
此外,由于此类诈骗呈现蝗群特征的波段式犯罪,先后在不同地区开展同样手法的诈骗行为,因此专家建议,全国范围内工商部门尽快启动对登记在册的投资管理公司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研判,并列入黑名单库重点防范。工商等主管部门要加强日常检查和管理,加强与金融监管、公安机关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