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改变,发生在百姓生活的细节中。治污、医疗、养老、扶贫、保障房建设,2014年的每一个民生工程都让百姓得到了实惠。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带来系列述评《回看2014·国务院新政(第五篇)》。
2014年,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改革举措。中国政府网微博日前推出“网友最关心的国务院2014年十大政策”评选投票。结果显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加强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价格改革以及发展慈善事业等民生热点纷纷上榜。
回望过去一年,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而改变,发生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4年2月,国家卫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医患双方签署协议,承诺不收不送红包。这项工作从5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二级以上医院必须实施。
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意见》明确,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不分文理科,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12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表示,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针对去年国务院推出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认为,以往各项政策的推出多以稳步推进的基调,但2014年的关键词则是“突破”。啃掉了很多“硬骨头”。
毛寿龙:很多很难的硬骨头,比如城市的户籍制度还有养老金的定规,制度性的改革,深度性改革应该说是整个改革领域里非常难以推进的。过去我们是出了问题以后要去改,现在很多是没有问题的,是制度上本身有问题的,像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一般社会保障并轨,其中最大一个问题是让公务员去救低还是让一般的社会保障拉高公务员,这个难题其实很难解决。但是这次是从制度性的方面入手,直接正视这个难题,用制度来破解这个难题,不会因为考虑会损害一些人的既得利益而让改革打折扣。
毛寿龙还特别指出近期三部委联合发布的《政府购买服务(暂行)管理办法》是将社会的事交给社会办,是一桩走心的“生意”,为今后保障民生提供了更好的方向。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刚才我们听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的分析,2014年在很多领域的改革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破除了制度上的诸多障碍。这体现出当前政府改革思路上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辛鸣:通过2014年的改革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政府在改革思路上有三大转变,第一,我们的改革不是味改革而改革,而是紧紧围绕了加强和改善民生这些目标来改革,发展民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改什么,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养老并轨制度,价格改革,考核改革等等都是围绕民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第二,我们要这样的改革它避重就轻,它在破解制约民生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上结构问题上改革,比如我们为了增加人群收入,怎么增加?不是表面上为增加而增加,而是通过最后的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转变,那么就可以让我们收入增加了,有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转变是2014年改革是政府勇于向自己开刀,自我革命的改革,这些年我们政府一些利益格局包括行为模式已经影响了进一步改革的深化,这点很难改,但是必须改也一定改,2014年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经济之声:回望2014年,我们更加清晰的看到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与保障民生是互通互联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上提出的2015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既有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也有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我们如何看待保障民生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辛鸣:其实民生保障经济发展包括改革他们三者之间是相互勾连的,首先经济发展它是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民生就没有了前提,改革也没有了环境。那么反过来发展也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不是为了一些好看的数字和报表的发展,而是要着眼于民生的改善,民生改善又是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目的来进行发展。如何让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更加有动力呢?就要通过改革,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为民生提供制度保障,当把这些工作做好之后,反过来就会发现民生的改善又可以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动力,为我们的改革找到了强大的支持。
经济之声:在年底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政府网微博推出"网友最关心的国务院2014年十大政策"评选投票。治理雾霾和发展慈善事业等都榜上有名。未来,政府如何更好的根据民意制定惠民生的政策?
辛鸣: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不能想当然,不能拍脑袋,不能在会议室里面闭门造车,拿什么政府来到全国实行去,而是要走向中国发展的实践,走向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广泛听取民意过程中间来制定政策。除了这一点之外,很重要一点就是政策制定出发点要找准,政策是服务群众的,不是管制群众对付群众的,出台一些必要的管理政策它的为了更好去服务群众,如果能把这个政策出发点找准了,那么在政策试点的时候就会更加的符合民意,也就会更加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