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也连续下调。专家指出,低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中国经济尤其是能源领域迎来多重机遇。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隔夜收盘下跌超4%,跌破48美元每桶,创近五年来新低。对于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的中国来说,低油价必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影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采访时说,国际油价大跌首先有助于节约工业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举例来说,2013年,中国进口约1.3万亿元石油,像目前这样“半价”,就能节省几千亿元,因此对经济将带来拉动作用。
国际能源合作也将迎来新的机遇。林伯强说,中国能源紧缺,现在是“走出去”的最佳时机,中国和俄罗斯等能源大国的合作,未来一段时间有望取得更多进展。此外,已经“走出去”的中国油企在低油价时代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内在的精细化管理。
除了降低能源成本、刺激国际合作之外,国际油价持续在低位运行,将大大降低油价成本对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制约,为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理顺相关价格体系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
2009年之前,中国成品油价格主要由国家管控。近年来,中国连续两次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油品定价机制更加透明,供求也趋于稳定。然而,目前距离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还有一段路要走。
林伯强说,推进成品油价格机制市场化改革方向已是共识,但改革是有条件的,主要考虑价格改革后如果油价大幅上涨产生的影响。因此,改革应在国际油价比较低的时候推进。油价大幅度下跌和国内需求放缓是改革的基本条件。
经济新常态使能源需求增长放缓,也是推进改革的一个基本条件。林伯强说,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能源价格长期受到管制,政府运用成本加成原则来制定能源价格,公众也习惯了管制的能源价格体系,对价格上涨非常敏感。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价格改革总是受到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限制,因而进展缓慢。
据介绍,虽然中国现行成品油价格机制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挂钩,但基本上还是典型的政府定价。林伯强说,改革的重点应是政府将成品油调价发布权交与第三方机构,即按照政府定价机制所规定的周期和公式计算调整幅度,由第三方机构审核和宣布,政府进行监管。这样有利于避免油价调整滞后和不足量调整,增加调价的透明度。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认为,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石油行业来说,改革并不等于完全放开,价格机制改革也只是一小部分,石油企业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减少盲目投资、提高经营效益、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
低油价的影响并不是都是积极的。在低油价时代,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回报率和积极性相对下降,节能减排的压力有所降低。专家建议,中国迫切需要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构建生态文明,不应因低油价而放松节能减排和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步伐。
至于国际油价下跌之势还将持续多久,周大地说,当前国际油价持续下跌的原因主要是世界经济对石油的需求下降,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而这些因素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油价重新推高缺乏动力,因此国际油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较低水平。
林伯强说,从目前原油市场情况看,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供需格局发生较大改变,卖方竞争加剧、买方需求不足、原油市场供给过剩,造成目前原油价格大幅度走低。可以预期,国际原油价格疲弱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