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外资行“松绑”之后 短期影响有限

2015年01月12日 07:19    来源: 国际金融报     付碧莲

柏可林 摄

  最早一批“法人化”的外资银行已经7岁了,在过去7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市场份额却始终不见涨,甚至有日渐式微之势。

  在中国金融行业改革提速、银行业市场化脚步加大的环境下,外资银行除了在各个业务领域努力竭尽所能地施展能力以求拓展市场之外,自然同样希望监管层能给予更大的舞台。而中国政府的确也在近两年响应了这样的期待,从银监会、国家发改委以及国务院等各个机构给予外资行越来越多的便利。

  那么,松绑后的外资行在中国境内市场能否施展更大的拳脚呢?又能否在现有的境况下有所突破呢?

  “松绑”力度加大

  监管层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机构设立、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限制进行适当放宽,为外资银行设立运营提供更加宽松、自主的制度环境

  2015年1月1日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的第657号国务院令——《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正式开始实施,外资银行在华的经营迎来再一次的松绑。

  首先,对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设立分行,不再规定其总行无偿拨给营运资金不少于1亿元的最低限额,可根据业务需要自行有效配置营运资金。同时,不再将已经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作为外国银行(外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初次设立分行的条件。

  其次,在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条件方面,将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开业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不再要求提出申请前两年连续盈利,并规定外国银行的1家分行已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该外国银行的其他分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不受开业时间的限制。

  “从理论上来讲,《决定》降低了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行的门槛,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外资银行设立分支机构的积极性和可行性。”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而降低设立分支机构门槛实质所能引发的效应则还有待观察。”

  “在目前这个阶段,监管层放宽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条件对在华外资银行有更直接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为有效开展人民币存贷款业务提供了便捷条件,也有利于外资银行进一步拓展市场。”奚君羊进而指出。

  事实上,除了今年新年伊始即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之外,近两三年来监管层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及发展的各种限制逐渐进行松绑,并呈现明显的加速之势。

  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放松了对外资银行提交的长期外债额度申请的审批。所谓长期外债额度申请,是指外资银行从境外借入1年期以上的资金,需要向国家发改委和国家外汇局申请中长期外债额度,每年4月是国家发改委下发境内外资银行中长期外资额度的时期。当时,多家外资银行人士均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给予的长期外债额度有了相当大幅度的上调,令多家外资银行的日子好过不少。

  另外,2014年9月,银监会发布了《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缩减行政许可范围,简化行政许可程序。一方面,取消了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实行报告制,加强事中与事后动态审慎监管。另一方面,进一步统一了中外资银行的市场准入标准。其中,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一个城市一次只能申请设立1家支行的规定,并取消了支行营运资金的最低限额要求。

  短期影响有限

  尽管监管机构逐步放宽对外资银行的各种限制,但是这些门槛和条件的降低很难在短期内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市场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无论是在行政许可、准入门槛,还是在业务范围领域,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确在逐步地全方位地放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在过去两三年间,监管层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态度较前几年有很大的差别。”一位外资银行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监管机构一度对包括外资行在内的银行的监管愈趋严格,一些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事先向监管机构进行审批或报备。而近两三年则放松不少,很多事情越来越便利了。”

  不过,监管机构对外资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多便利的各种放松限制的举措,似乎并没有促进外资银行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根据银监会历年年报公布的数据,在华外资银行业机构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在2007年至2009年间逐年下降,分别为2.38%、2.16%、1.71%,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上升,占比分别为1.85%和1.93%,但2012年占比又下降到1.82%,2013年依旧不足2%。

  普华永道中国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部主管合伙人梁国威曾表示,外资银行在华只占2%左右的市场份额的状态仍会维持一段时间。

  对此,汇丰银行相关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市场聚焦于外资银行整体市场份额的同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不应被忽视,即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总量正在持续快速地增长;同时,中资银行也不断强化自身优势,在资产规模、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进一步地发展和壮大。这些因素综合来看都是非常积极的。”

  大华银行相关人士同样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从绝对增速来看,外资行的发展速度并不慢,差不多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只是相较于中资银行的规模扩张速度,外资行的发展相对缓慢,从而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外资行当前要做的就是,抓住中国目前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契机,充分利用海外网点优势以及对海外市场的了解,结合人民币国际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大趋势,拓展特色的跨境业务。”

  “就1亿元的营运资金门槛以及先设立代表处的条件而言,对那些尚未在中国境内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并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上述外资银行人士解释,“一方面,任何一个跨国金融机构到海外市场设立分行,1亿元的营运资金基本算不上是一个门槛。另一方面,多数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分行之前,出于对市场环境不熟悉等因素的考虑,往往自身就会选择先设立代表处的做法,而并不会没有了监管层对于先设代表处的规定而直接开设分支机构。”

  一句话,就开设一家银行来说,无论是1亿元的营运资金门槛,还是先必须设立代表处的规定,都不是首要的考虑因素。相比较而言,此次监管层放宽对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的限制则更受外资银行的欢迎。毕竟,能尽早取得人民币业务的执照,就意味着外资银行在开设分支机构后,前期的成本投入将会有所较少,同时为外资银行拓展中国境内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尤其是其中的跨境人民币业务更是能让外资银行发挥自身所长,进而普遍成为各家外资银行的业务之重。

  “门槛的降低、条件的放宽,并不会引发外资银行到中国境内市场开设分行的大潮,也不足以直接促进外资银行业务的显著进步。”不过,在奚君羊看来,“监管层‘松绑’外资银行的关键意义在于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在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进驻中国市场之外,也鼓励已‘法人化’多年的外资银行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

  汇丰银行上述相关人士表示,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进程正稳步推进,包括发展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等,这些改革措施不仅将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资本配置效率,同时,也为经济增长从投资转向消费驱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而这些改革措施都将给外资银行带来发展机遇。

  顺应金融改革需求

  在国有商业银行基本完成改制和上市之后,给外资银行进一步“松绑”,既是适应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迫切需要,更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等一系列改革的迫切需要

  “我们预计,未来监管层‘松绑’外资行的速度会继续加快,范围也会愈来愈广。”上述外资银行人士表示,“在中国的金融改革不断提速并与国际日益接轨的环境下,让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以及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是必须的。”

  目前,利率实现完全自由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已经呼之欲出,也就意味着国内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最终由政府隐形担保兜底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市场将面对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监管层自然需要进一步统一对中外资银行的监管。

  与此同时,人民币加速国际化的进程中同样缺少不了外资银行的助力。汇丰相关人士表示,外资银行在较为成熟的海外市场运作多年,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的风险定价能力具有相对优势。同时,在完全市场化的环境中,外资银行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这些优势都将为外资银行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动能。

  此外,随着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参与度的提高,可极大地拓宽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互交流和合作平台,且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相互开展人民币业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外资银行积极作用,促进国内外银行业各方面进一步融合。随着外资银行机构增多,必然会把管理规范、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务产品、业务发展比较成熟的模式带到中国,促使中资银行加快经营转型,更会迫使中资银行进一步把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从而扭转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不利局势。

  上述汇丰银行相关人士指出:“中国银行业的开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允许更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支持更多的中资银行‘走出去’。因此,中国银行业正迎来资本结构国际化、服务对象国际化、网络渠道国际化、竞争对手国际化和监管规则国际化的大趋势。这一国际化的前景非常广阔,外资银行的自身优势将得到进一步体现,其市场参与度也将会随之而稳步提升。”

  奚君羊进而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监管机构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整体收紧,以防范风险为首要任务,客观上的确拖慢了一点金融行业的创新步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全球金融环境已经发生变化,中国的金融监管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同国际接轨。”

  监管面临挑战

  在监管层不断加大对外资银行“松绑”力度的同时,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挑战,特别是监管难度和成本的增加

  “在为外资行‘松绑’时,很多之前需要报备审批的事项都变成了事中和事后的监管,这就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也增加了监管的成本。”奚君羊表示。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系主任张碧琼认为,放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也可能增加金融机构对外资银行监管的风险。“外资银行进入后,我国金融体系受外部影响将会加大,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以及外资银行总行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国内金融市场,如果监管不善,将会增加我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此外,外资银行的进入也会加大对外商投资的监管难度,会导致一定程度上对外资集中的某些产业的失控。”

  而要降低外资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张碧琼表示,一方面要提升我国国有银行的服务管理水平、风险管控能力,加大金融业对内开放力度,鼓励股份制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的中小银行及区域性银行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加强与外资银行母行的合作,共同防范国际金融风险。

  上述大华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从近一年的发展来看,自贸区、人民币业务、存贷比调整、利益市场化和外汇改革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中国金融改革的力度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对中国金融市场充满信心。作为一个行业参与者,大华银行希望监管层能提供一个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和监管环境,由市场竞争决定优胜劣汰。

  尽管,监管的难度有所加大,但是对外资银行“松绑”依旧会继续,而且的确存在继续放宽的空间和余地。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第2章的设立与登记,从第7条到第28条总共22条;第3章的业务范围,从29条到34条总共6条。这次修改也仅仅是一小部分。以笔者看,这重点两章里还有许多可以继续放开、松绑或者取缔的门槛和限制。

  “2012年国家发改委曾明显放松了对外资银行提交的长期外债额度申请的审批,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外资银行从境外借入外币的额度,这一举措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发展有着相当地促进作用,毕竟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吸储能力较为有限,想要发展贷款等其他业务就需要不断地扩大资金来源,而放松长期外债额度申请无疑就扩大了外资银行的资金来源。”上述外资银行人士进而指出,“未来监管层应该会进一步放宽类似的限制,以及进一步放宽各种经营业务上的限制。”


(责任编辑: 邢晓宇 )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