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近期高度关注监管部门的监管举措。特别是有券商因两融违规受处罚等消息,被解读为19日大跌的直接原因之一。对此,应看到,随着行政管制松绑,不论是针对券商、基金还是期货等市场机构,基于机构行为本身的事中事后监管加码是大势所趋。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根据监管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处罚结果;另一方面,面对必然常态化的机构监管行为,市场不宜过度解读。毕竟,监管执法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石,只有让市场的归市场,监管的归监管,市场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市场28日再次开始关注监管部门对两融业务的相关检查,对此证监会已于当晚进行回应。尽管如此,29日,券商板块和大盘表现依然疲弱。有分析人士认为,针对券商的监管是导致近期市场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资本市场20多年来的运行轨迹表明,监管举措必将对市场表现带来影响。客观来看,监管部门监管举措不应为市场所左右,而随着监管转型推进,市场应适应监管举措的日常化。
一是十八大的报告指出,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对此。证监会也多次明确表示,资本市场监管需要以此为契机,更加尊重市场客观规律,扭转“重审批、轻监管”倾向。将“主营业务”从审核审批向监管执法转型,将“运营重心”从事前把关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对需要管好的事情,坚决地管住管好。对违法违规行为,毫不手软地追究到底、处罚到位。可以说,未来不管是机构监管还是其他业务监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将是证监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是监管转型也是简政放权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来自证监会的消息显示,2014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项,还有一批拟取消事项已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公布。简政放权并非一味放纵市场,监管执法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基石,事中事后监管必须跟上。证监会主席肖钢此前在年初的监管会上表示,今年将研究制定资本市场监管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分析人士认为,清单的出炉意味着简政放权的步伐加快,监管转型的路径将更加清晰,类似于两融检查和处罚这样的监管模式恐将常态化。
对监管者和市场来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都应正确理解监管和市场的关系。
一方面,监管举措本身不应被市场涨跌影响,监管部门理应根据事中事后检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布处罚结果。客观来说,之所以市场对监管部门举措作出“过度解读”,部分原因在于在资本市场过去数十年发展过程中,有关部门曾伸出过行政之手对市场走势进行干预,这也是为何证监会高层公开表示现在“对不该管的事情,要坚决地放”的原因之一。在资本市场发展日益成熟之时,监管部门应拿捏尺度,做好裁判的本职工作。
另一方面,市场也应看到监管部门正在进行的监管转型,未来类似于此次两融检查的监管举措将常态化。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动、查找并解决问题将是监管部门的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市场走得更稳更远。